各項生產過程中,各種電氣設備、工具儀表、規程制度、工作現場組成了客觀環境,工作人員是主觀主體。前者相對于人員來說是固定靜止的,工作人員是運動的且是最活躍最積極的主觀因素。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如何保證每一個主觀個體不出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這也恰恰是安全生產管理上的難點。如何把握好人員因素,把人員因素在安全生產中的破壞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在生產實踐中的體會到應把握住以下幾個環節。
樹立安全意識,自覺遵章守制
供電企業所從事的電力供應生產雖然科技含量比較高,其中不乏當今世界領先的技術和設備。但是,生產一線人員比較分散則是一個特點。變電站內兩個人操作,繼電保護三個人一組,特殊情況下還有單人工作的情形。職工能否自覺地遵章守制,相互監督,自我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中自我保護更有其特殊的意義。一旦發生了事故,受到傷害的首先是職工自己,輕則扣獎罰錢,重則解除勞動合同丟掉飯碗,最使人痛心的是傷及身體和斷送生命,無論什么結局受傷害最大的都是我們的職工和家人。只有讓廣大職工真正認識到保證了安全生產也就保證了職工自身的利益和生命。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牢固地樹立在心中,自覺自愿地遵章守紀,安全才有更深更廣的基礎。
認清習慣性違章的危害
美國學者海因里希對55萬起各種工傷事故統計分析結果表明:重傷(含死亡事故)0.3%,輕傷占8.8%,無傷害(未遂)占90.9%,從中尋找出三者之間的比例關系為:1∶29∶300。就是說每330起工傷事故中,包含了1起重傷或死亡事故,29起輕傷事故。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則,它的意義在于從數學上找到了未遂事故,輕傷事故、重傷(含死亡)事故三者之間的關系。
剖析電力生產事故的原因,80%是由于違章引起,與習慣性違章密切相關。事實上,并不是每起違章都能誘發或導致事故,如果每起違章都必然誘發或導致事故,那么違章的人和事就會大大減少。但是,違章與事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海因里希法則同樣適用于電力生產中的事故統計規律。可以這樣借鑒:每330起違章中,就包含了29起一般事故和一起重傷事故發生的概率。
海因里希法則及其在電力生產中的應用要向職工反復宣傳,從理論上明白我們為什么大張旗鼓地反對習慣性違章,因為習慣性違章是產生事故的溫床。讓廣大職工清醒地認識到,習慣性違章是我們在生產中保證人身、生命安全的大敵。使之逐漸形成人人遵章守制,自覺抵制習慣性違章的良好工作氛圍,讓違章違制行為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沒有任何市場。
嚴格要求、大膽管理、落實責任
規章制度是護身符,遵章守制是保證生命的有效手段。但是也應認識到人是有惰性的,是需要管理的,尤其是需要靠規章制度來管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是一對矛盾的對立統一體,二者之間既有對立的矛盾又有共同點上的統一。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在矛盾點上也包含著對立和統一。我們的生產管理體制,幾十年來遵循的是像金字塔一樣的層次式的縱向管理模式。生產一線的工人是這個結構的基層,是被管理者,處于被動的角色。但在特定的時間、特點的環境中他(她)們恰恰又是管理者,起碼在以下三種場合是處于管理者的地位。
1.在每一項具體工作面前他(她)們是管理者。小到一件具體的例行工作,如:巡視、抄表、電池測量等。大到一個變電站大停電的停送電操作、安全措施的布置、工作票的填寫簽發、工作中多班組配合、監護人的設立等。如何安全順利地完成工作,工作中有那些危險點并如何控制,驗收中應注意那些問題等等,都是工作人員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些問題均屬管理工作的范疇。
2.從相互監督、互相保護的角度出發,在操作或工作的時候,每一個工作人員對另一個工作人員也是管理者。當然,這需要責任感和對同志的愛心。
3.對上級管理者的監督。對上一級或更高級管理者的不安全行為、違章指揮等,提出批評和質疑。樹立在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的安全生產工作氛圍。當然,做到這一點則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極強的責任感。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保護生命。要向廣大職工反復講明這樣一個道理:嚴格要求、嚴格考核是對職工的愛護,對職工生命安全的重視。如果平時放松要求,對違章違制的人和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是對同志、對下屬的不負責任,是對生命最大的漠視。實際上是在把他們一步步推向受傷害和死亡的深淵。平時的嚴格要求、大膽管理,可能得罪一些人。但是,總比職工受到了傷害,在痛苦的呻吟中指責管理者要強百倍。總結生產實際中發生的一次次事故教訓,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是生產一線的職工。待發生了事故傷及了職工,為搶救職工的生命所花的那些錢,用來獎勵為避免事故的發生、延長安全生產長周期,或獎勵在安全生產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人和事,更具有安全生產的主動性。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能在避免傷害,保護生命這一點上達成共識,就能相互增加許多理解從而化解許多矛盾。今天的考核正是為了明天的安全,現在的嚴格就是為了長久的平安。
抓好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素質
用戰略的目光看今后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最終將落實在人才競爭上,如何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是企業未來成敗的關鍵。
事故教訓說明,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質量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的樹立,不是講幾次課或在會上強調一下就能解決的。安全生產要有做長期細致工作、打持久戰的準備。長期細致的工作有兩重含義,一是教育啟發職工和專業技術人員愛崗敬業,努力激發他們的事業心,調動他們安全生產積極性,使之在安全生產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主人翁精神,樹立責任感、使命感。同時也要不斷地教育職工樹立市場經濟觀念和競爭意識,認真對待每一天的工作和每一件工作。深刻理解“安全是基礎、人員是保證、設備是重點、管理是關鍵”的含義。強化過程管理,落實責任制,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堅持已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操作把關制度,接頭測溫檢測制度,安全巡檢制度,安全性評價等。責任制的關鍵是落實,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講,給定了責任就是給定了飯碗,不負責任的人就是對自己的飯碗不負責任,不負責任而釀成事故的人就要丟掉飯碗。反之我們也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獎勵激勵機制,不斷地加大向急、難、險、要部門和崗位的傾斜力度,使那些長期堅持在一線,勇挑重擔,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同志得到慰籍和鼓舞。逐漸形成愛崗敬業、鉆研業務、比干勁、比貢獻的良好風氣,建立安全生產的大氣候。
做好其它安全工作
設計、設備選型是基礎,安裝、調試是關鍵,生產運行是保證。由于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但凡是從事電力設備制造、設計、安裝、調試、生產運行的同志,都應對以上各項蘊涵的意義有一個共同的認識。
從事電氣設備制造、電力設計、電力設備安裝、電力生產運行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一線生產人員都能從“注重安全、關愛生命”這一點出發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電力生產的安全局面將會大有好轉,一線生產人員和運行人員的生命將得到更好的保護。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一個新的世紀,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發展,高科技成果和高新技術不斷地被推出和被應用,相信定會對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帶來深刻的沖擊和改變。對傳統意義上的“安全生產”,不妨也用新的思維模式構想一番:把它看成一個系統工程,其中含有多少個環節,每個環節應如何把握,肯定會大有益處。在無形的世界里最寶貴的是時間,在有形世界里最寶貴的是生命,顧所有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愛惜它,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