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勞動保護工作一直是我們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然而開展了幾十年的安全生產工作,黨和國家如此重視,因安全生產責任丟掉烏紗的官員已不在少數,但為什么安全生產至今還是“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呢?
人的生命價值與發展經濟的渴望之間的沖突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人發展經濟的渴望日益高漲。全國百姓紛紛想辦法、找出路,發家致富,謀求擺脫貧困的路子。各級政府也把發展當地經濟作為中心工作。強烈的致富心愿沖淡了人們對死神的畏懼,也默認了在致富路上這一“工亡代價”。有人甚至“寧愿被炸死而不愿被餓死”。
改革開放已二十余年,物質文明已有相當積累,人民生活已大大改善,然而人們致富熱情依然未減,愿意為致富付出代價的心理依然未變,尤其在欠發達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從不少工傷事故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事故發生后,老板用幾個錢買得死者家屬閉口不談事故,有人甚至感謝老板的仁慈與大度。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查清事故真相卻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把大量精力放在做死者家屬的思想工作上。而當地百姓還同情老板不走運,有人甚至認為對老板的處罰是“趁火打劫”。老板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忘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工人們在謀生的路上忘記了“人的生命價值高于一切”。以人為本的觀念在人們心中尚未形成。
安全生產與地方經濟指標之間的沖突
“發展經濟和安全生產”在企業一直是一對尖銳的矛盾。然而現在,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的工作中,“發展經濟和安全生產”也成了一對尖銳的矛盾。尤其是在鄉鎮,這一矛盾顯得更加突出。
每年國家制定經濟增長目標后,各省(市)就要圍繞這個目標制訂本地方經濟增長指標,地方指標通常要高于中央指標,地方是為了贏得在國家經濟增長中貢獻更大、位次更靠前的地位。同樣,各地市州、各縣市區、各鄉鎮都希望在本省、本市、本縣贏得經濟增長更快、貢獻更大的地位。這就是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要求、下級政府向上級政府報政績的根本原由。
發展經濟、富國強民本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好事,但如果過分看中眼前(或叫任期)經濟增長指標,把干部的任用同眼前(任期)經濟增長指標緊緊聯系起來,忽略經濟可持續發展性和社會綜合發展效果,那么只講短期經濟行為,忽視安全生產,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些地方政府為使眼前經濟增長速度更快,在招商引資中,只要有企業愿意來,一概歡迎。不管它是國家明令淘汰的工藝,也不管它是否符合安全生產條件,更不管老板如何管理生產,只要來,一律給與保護。既然發展經濟是“首要工作”,那么其他都要圍繞經濟而轉。在安全生產上,有人失去了應有的原則,徘徊在不出大事故和快速發展經濟的邊緣線上,或心存僥幸,或鋌而走險。
嚴格要求與管事不管人之間的沖突
在計劃經濟時代,擁有企業人財物管理權的是主管部門。負責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是勞動部門。勞動部門關于安全生產的措施和決定(實為建議)都須通過主管部門落實。勞動部門和企業主管部門均為政府同級部門,相互沒有上下級關系,也沒有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彼此的意見需要協商解決。可以設想,再嚴格的要求都因管事不管人而落實不下去,最終就形成了“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的局面。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企業法人地位的確立,各級政府與企業脫鉤,傳統的行政管理逐步被依法行政所取代,過去的安全管理也逐漸被依法監察所取代。但這畢竟需要一個過程。
我國的安全生產是分級負責制。各級政府對各自轄區的安全生產負責。無論是負責企業的經濟主管部門,還是負責安全監察的安監部門,或是負責群眾監督的工會組織都是在同一黨委政府領導下開展工作。如果一級黨委政府不能擺正生產與安全的關系,那么安全生產工作只能是“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事實上,在一些地方,安全監察工作常被認為“影響企業的生產、影響干部的成長、影響招商引資”。在處理事故、追究責任人責任時,經常遇到一些領導干預:“善后處理都搞完了,還搞什么!”不少地方政府官員由于政治體制原因與企業存在利益聯盟,其中有官員的個人利益,也有群體利益,不排除有政府利益。一些領導群體已經無法從社會公正、社會穩定及民生大計出發,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最大多數人最大利益的關系,政治體制改革已大大落后經濟體制的變遷,即使不出安全問題,也會埋藏下其他方面問題的隱患。
如果想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一局面,必須改變安全生產分級負責的現狀,實現安全生產垂直監察,將國家意志直接灌輸到基層和企業。
(作者:湖北省孝感市安監局)
下一篇:關于落實“五要素”的系列評說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