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企業,最基本的任務是進行生產,創造價值,向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追求最終的目標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多數企業經濟活動要的最終結果就是經濟效益,也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安全生產是為了使生產過程在符合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的,防止發生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的總稱。誠然,為了保證安全生產也就要有投入,投入也就勢必形成生產成本的增加。所以,一些企業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忽略安全生產的投入,走入一個危險的誤區。經濟效益與安全生產投入是什么關系?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對矛盾體,安全生產投入增加生產成本,從而就影響經濟效益,想要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就必須少投入多產出。其實不盡其然。這對矛盾體是相互制約更是相互促進的二個方面,要想保證經濟效益,就必須對安全生產進行必要的投入,有了經濟效益更加注重安全生產的投入,才能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形成一個良性的的循環。這是因為:
安全生產的投入是生產成本必不可少的一部份。一般地說,產品是由原材料通過人掌控設備設施加工出來的,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設備設施、勞動力三個方面。有了好的原材料必須通過設備設施去加工才能成為產品,產品加工的好壞、效率直接體現經濟效益的高低。如果設備設施安全性能低下,那么生產效率差,會出不合格的產品,甚至危及人身安全與健康,怎么會有經濟效益呢。要保證設備設施安全高效的運轉,就必須投入資金,對設備設施從設計開始到制造安裝使用,從根本上消除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設備設施安全高效的運轉,就能生產出又多又好的產品,獲得好的經濟效益。一切生產活動都是以人為本展開的,產品是通過人掌控設備設施生產出來的,人的素質高低會直接影響經濟效益好壞。就算有好的設備設施,操作的人不懂技術要求,不按規程進行操作,就會出廢品,甚至損壞設備設施發生人身傷害事故,何談經濟效益。提高人的素質必須有投入,通過學習培訓提高技術水平、熟練操作規程,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有了高素質的人就能很好的發揮設備設施作用,生產出一流的產品,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所以,我們說安全生產的投入是不能省略的,是生產成本不可的缺少的一部份,沒有安全生產想取得經濟效益那就是一句空話。
安全生產是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有力保證。產品的價值大于產品的成本就形成利潤,這就是經濟效益,差別越大那么經濟效益也就越好。產品的成本不僅僅是原材料的消耗,而是產品生產全過程的消耗。設備設施安全性能不好,就有可能出廢品、設備設施受損害、危及人身安全與健康。產品成了廢品不僅沒有價值,還浪費了原材料;設備設施沒有安全保障,會經常誤工、誤事,效率低下,產品的成本就會增大;設備設施安全性能不好造成人員傷亡,那么損失就更大了。最近看到一則消息:四月十八日七時,遼寧鐵嶺鋼廠發生鋼水包整體脫落事故,現場34人,只有二人逃生,32人死亡。這是鋼水包耳軸掛鉤或鋼絲繩設施有隱患沒有檢查消除釀成的大禍,廠子要停產,死亡人員后事要安撫,何時才能恢復生產,經濟損失是巨大的。所以,我們說經濟效益是在安全生產的前題下才能取得,是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有力保證,往往一起事故造成的后果企業不僅在經濟上不堪負重,還會由此面臨破產倒閉。
生產事故的發生會給企業造成不良的社會負面影響。生產事故的發生不僅毀壞設備設施,嚴重的往往造成人身傷亡,傷者終生受到痛苦,死者給親人帶來悲傷,由此會破壞一個完美的家庭,這是多么不幸的悲劇。嚴重的“機毀人亡”事故,會給企業籠罩在黑色的恐懼中,人人感到自危,無心工作,還有可能釀成新的事故。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政府安全管理部門要進行監管,經濟上要處罰,生產上要停產整頓,甚至吊銷企業的生產許可。一個企業生產事故破壞了社會的安定、和諧,造成了不良的社會負面影響,又如何立足激烈地市場競爭,難以拿到項目,社會不接受你的產品,談什么經濟效益,生存都有問題。
安全生產工作重于泰山,必須常抓不懈,抓安全生產就是抓經濟效益。
上一篇:安全記心中
下一篇:抓安全生產要時刻從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