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信息技術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2009-05-1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化技術革命對全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推動了世界科技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樣也給礦業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目前,我國煤礦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員憑主觀意志和經驗進行工作,管理技術和手段落后。這種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員的知識、經驗和責任心的限制,很難適應礦井災害事故的復雜多變條件。要想改變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現狀,必須依靠信息化技術, 建立起煤礦企業數字化信息系統,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在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支持下, 用以獲取、加工、儲存、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音頻和視頻等信息,包括提供設備系統和信息服務兩大方面技術的總稱。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以其強大的滲透力和便捷性迅速與傳統產業相結合,提高了設備操控的自動化、數字化、通用化以及智能化, 充分保障信息暢通及數據傳輸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和生產效率。信息技術與礦山安全控制的有效結合,必將有力提升礦山安全的整體水平,并在礦山安全監控、安全預警、事故預防、安全監管、安全調度以及突發性事故救援等方面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1 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 全國認真落實國務院和有關部門一系列會議和文件精神,采取加強煤礦治理整頓,加大安全改造投入和科研攻關、強化管理監督和現場督導力度等多種措施,有力地推動了煤礦安全生產特別是瓦斯防治工作。但煤礦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安全生產狀況依然十分嚴峻,事故總量居高不下。據統計,2005 年,全國煤礦企業共發生傷亡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百萬噸死亡率為2.836。其中共發生重特大以上事故279 起,死亡3586 人,分別占總數的8% 和60%。國有重點煤礦發生3 起,死亡419人。即遼寧省阜新礦業集團孫家灣煤礦海州立井“2.14”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14人,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第二起大事故。黑龍江龍煤集團七臺河分公司東風煤礦“11.27”特別重大煤塵爆炸事故,死亡171 人。河南鶴壁煤業集團二礦“10.3”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4 人。礦山領域安全生產事故高發生率的形勢,反映出我國礦山安全生產令人擔憂的現狀和特點,也暴露了其中存在的問題。

  (1)我國大多數煤礦地質條件復雜,容易引發重大事故,給安全生產造成極大的困難。而且隨著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沖擊地壓危險性增大,圍巖溫度提高,通風排水難度增大,使得礦山安全生產管理更是面臨巨大考驗。

  (2)安全管理手段落后。與西方發達產煤國相比,我國煤礦應用技術研究起步較晚。人力、財力不足, 一些重大的安全技術問題, 如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突水等災害控制仍不徹底。加之受傳統經營思想的影響和企業經濟實力的制約,我國煤生牛產裝備及安全監控設備還比較落后。井巷斷面設計、支護強度確定、支護材料選型較小。生產設備功率、礦井供風量等富余系數偏低,易發生事故。

  (3)安全信息管理體系不完善。安全信息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據,它包括事故及職業傷害的記錄、分析、統計;職業安全衛生設備的研究、設計、生產及檢驗技術;法律、規章、技術標準及其變化動態;教育、培訓、宣傳及社會活動,國內新技術動態、隱患評價及技術經濟分析、咨詢、決策系統等。在這一點上多數礦井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信息傳遞周期長,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實際應用尚有較大欠缺。

  (4)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基礎薄弱,安全管理科技相對滯后,不能為安全生產管理提技術支撐和保障。許多高瓦斯區的煤礦在設計、建設時,就沒有考慮瓦斯等災害的影響,瓦斯抽采往往靠補套工程來完成。目前,全國約有三分之一的國有煤礦存在不同程度的采掘失調和水平接續緊張問題,主要生產設備老化、超期服役, 因深部開采帶來的瓦斯威脅更加嚴重。

  (5)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煤礦生產已經逐步發展到采掘機械化、生產集中化、生產環節互相依賴化、管理進入系統化、信息化的嶄新階段,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然而 ,煤炭企業的工人素質與其他行業相比仍明顯較差,到2005年底,在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從業人員402萬人中,具有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56.7 萬人,占職工總數的14%;專業技術人員47 萬人,占11.7%;大專以上29 萬人,占7%;職工受教育平均年限9 年。據調查,一線主體專業技術人員缺口約7萬人,96% 的煤炭企業缺少機電專業人才,88%的煤炭企業缺少采礦專業人才,通風、地測等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更為緊缺。

  (6)煤炭產業集中度不夠,生產力水平低。安全意識薄弱, 法制觀念不強。安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不配套、不完善。

  (7)煤炭行業管理弱化,煤礦安全技術標準嚴重滯后。對安全、技術、資源等管理乏力,缺乏體制保障。開辦煤礦的市場準入門檻低, 一些煤礦可以任意轉賣、發包、層層轉包, 安全生產缺乏最基本、最基礎的條件。

  2 我國煤礦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1 我國煤礦企業安全管理基本上處于傳統經驗式管理階段

  傳統的安全管理以經驗教訓為依據,想到危險,消除危險,發現危險,解決危險。 現代的系統安全管理則是以企業生產系統整體為對象,采用系統安全分析手段和現代控制方法,分析生產系統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做好系統預防和控制,使危險因素始終保持在可接受的安全狀態,使事故消除在隱患階段。目前我國煤礦企業安全管理還處于傳統經驗式的安全管理與現代系統安全管理的交叉階段,且現代系統安全管理的份額還比較少。

  2.2 我國煤礦企業安全管理中的“預防為主”流于“ 程式”

  在企業經營環境的要求和國家政策的促進下,大多數煤礦企業對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視,提供專項資金,購置設備,安排人員開展工作,裝備了安全現場監測系統,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只局限于生產環節及短期行為的模糊目標,缺乏全企業、全員、全過程的相對獨立的安全保證體系和信息化的指揮監控與執行網絡,且安全監察從屬于、受制于生產,習慣于事后式的傳統管理,缺乏對前級因果及誘發因素的研究和對策,未將事故發生涉及人的心理、情緒、素質、社會、家庭及其它諸多因素研究結合起來,使預防為主流于“程式”。

  3 信息技術在煤炭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礦山安全生產裝備、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而在“安全第一, 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和“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前提下, 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煤礦安全管理是整個煤炭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煤礦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煤礦安全管理正逐步實現從單一系統向網絡系統過渡,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過渡。煤炭企業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通風管理、瓦斯管理、礦壓與頂板管理、煤塵管理、防治水管理、防火火管理和其他有毒有害氣體管理等幾部分。結合煤炭企業安全管理的特點,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和開發適合煤炭企業的煤礦安全計算機信息系統,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現代化的安全指揮中心,可實現大量安全信息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進一步促進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從根本上提升煤炭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3.1 瓦斯安全監測系統

  現在煤礦使用的瓦斯安全監測系統有多種類型,雖然其結構不盡相同,但是實現的基本功能都是大同小異的,總體講瓦斯安全監測系統包括傳感器、井下分站、傳輸設備、地面中心站幾部分, 分別完成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處理及信息輸出等功能。傳感器包含有瓦斯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風速傳感器、負壓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是煤礦安全監測系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井下分站采集各個傳感器的信號,經過信號轉換等處理后,將其通過傳輸設備向地面中心站傳送;同時井下分站接收地面中心的指令, 完成規定的任務, 如控制輸出等。傳輸設備是監測系統的信號傳輸媒體,包括通訊電纜和調制解調器等。地面中心站包括計算機、顯示屏、打印機等, 以及大型模擬盤。該中心站的功能是實時顯示各監測參數, 如瓦斯、一氧化碳、風速、溫度的值;存儲重要的參數并可隨時調用和以多種方式再現歷史資料;當監測參數值超過限定值時自動報警,并自動轉換到緊急處理狀態,從而實現分析環境狀態的功能, 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3.2 礦井通風網絡監測系統

  礦井通風網絡監測系統的系統結構和安全監測系統的結構相類似,也是以傳感器、井下分站、傳輸設備、地面中心站兒部分所組成。在有些煤礦中,礦井通風網絡監測系統和瓦斯安全監測系統合二為一。該系統的核心是運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和仿真、網絡技術, 結合煤礦安全監測系統, 研究礦井通風網絡安全性評價與動態模擬技術、礦井通風方式和裝備,以及礦井通風系統監測技術, 從而提高高瓦斯礦井通風網絡的安全性、可靠性,實現災變時期風流控制和救災決策的科學化。

  3.3 礦井礦壓監測系統

  礦井礦壓監測系統也分為幾個部分:礦壓傳感器與信息傳輸設備以及地面計算機。礦壓傳感器一般是采用液壓支架上的壓力信號,一個采區設置數個監測點;一個井下分站可聯接多臺礦壓傳感器;傳輸設備起到信號傳輸媒體的作用,包括通訊電纜和調制解調器等。地面計算機的功能是實時顯示監測點的礦壓監測值,存儲重要的參數并可隨時調用以及以多種方式再現歷史資料,當監測參數超過限定值自動報警, 并自動轉換到緊急處理狀態。

  3.4 井下安全考勤系統

  井下安全考勤系統的結構比較簡單,主要由入井考勤點和出井考勤點,考勤機通過通訊線和主計算機相聯接,每個考勤點一般安裝兩臺考勤機。正在使用中的井下安全考勤系統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用金屬片打卡的卡片式安全考勤系統,其入井考勤點和出井考勤點都設置在地面井口;第二類是用礦燈燈頭打卡的井下安全考勤系統,入井考勤點和出井考勤點都設置在井上和井下, 或都設置在井下。

  3.5 專家智能系統

  從目前大多數煤礦的實際情況看,上面描述的信息技術應用都還是局部的。在許多情況下,這些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分屬于各個不同的科室和部門;從應用的內容上看,許多系統還停留在安全監測信息和安全管理信息的簡單處理, 安全管理的層次還不高, 未能達到安全預測、輔助決策的作用。專家智能系統是信息技術在煤炭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最高層次,目前仍是研究的熱點,主要包括專家信息數據庫和以數據挖掘原理為基礎的智能決策系統等幾部分構成。

  4 信息技術在煤礦安全管理中應用的預期效果

  以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各行各業的管理帶來了一場變革,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結合安全原理、系統分析方法將從本質上提升煤炭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提升煤炭企業的安全預警能力和災害應急處理能力,降低事故發生率和盡可能少的減少財產損失。

  (2)通過面向生產現場安全信息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平臺,各級管理者可以隨時多角度了解到全面準確的各類安全信息(三違、隱患、事故等) 的統計分析對比, 及不同時間各生產單位、區隊、工程的具體情況, 便于管理者及時發現問題,為管理者確定下一步安全工作提供依據, 促進煤礦企業安全工作的不斷提高。

  (3)準確、快速、靈活的安全管理信息的統計分析,實現了安全管理過程的規范化、信息的標準化,降低了煤礦企業因人員水平參差不齊、覆蓋面寬、地點分散給安全管理帶來的難度。

  (4)工作流驅動、信息提小、及時跟蹤工作效率及結果、明確控制工作責任,為安全考核提供全面系統的依據。

  (5)通過小的資金投入,就可集成現場監測等系統,建立起一體化的安全信息平臺,可大大提高安全管理決策的準確性、有效性。

  5 結語

  信息技術在我國礦山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一些問題,也面臨許多困難。但信息技術應用于安全生產管理是必然趨勢,其快捷高效、先進實用的特點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廣泛應用。通過信息技術及優化的管理思想的應用,必將促進煤礦企業整體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我國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乾安县| 寻乌县| 新密市| 七台河市| 格尔木市| 南江县| 文水县| 惠州市| 十堰市| 巴林左旗| 永靖县| 凤凰县| 宜兰县| 正阳县| 威信县| 保德县| 朝阳县| 江山市| 漳平市| 三亚市| 博客| 桦甸市| 万宁市| 汝南县| 库尔勒市| 望江县| 芷江| 洪湖市| 汉川市| 武威市| 仙居县| 越西县| 涡阳县| 建水县| 日照市| 马鞍山市| 南安市| 唐山市| 陕西省| 肇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