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石。一次交通事故會奪去了許多人的寶貴生命,一場大火會吞噬企業的所有財產……,沒有了安全就沒有了一切。安全就是保障,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生產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堅持以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對企業安全生產的最根本要求。安全生產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不善是企業失敗的主要原因。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誤往往是多重失誤造成的。因此,安全管理應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全員管理。企業干部必須實施安全管理,這是法律責任賦予的要求;企業職工必須接受安全管理,這是每一個職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領導干部必須模范執行安全管理,這是素質的表現。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安全法律法規、安全專業知識,以達到客觀地、科學地分析各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從源頭上消除事故隱患,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近年來,民營經濟總量大幅增長,經營領域逐步擴大,結構層次明顯提升,份額不斷提高,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4年,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超過60%;吸納就業人口超過1億;民營工業企業完成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以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一半以上;各類民營企業已經實現了我國70%以上的對外出口;在全社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各類民營企業的投資比重比超過了40%。然而在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切實加強民營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民營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不少民營企業依然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片面觀念,對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出了事故再要”,給當前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缺乏科學的管理經驗,吝嗇安全生產投入,執法監督力度不夠等方面。
一是安全生產意識淡薄。少數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沒有把安全生產擺在重要的位置,對“責任重于泰山”認識模糊,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安全生產,只注重經濟利益,缺乏安全生產意識,安全生產管理混亂;有些企業老板思想麻痹、存在僥幸心理,忽視小隱患,急功近利,事故隱患不及時進行整改;更有甚者是個別企業在發生過事故之后,仍不能提高認識等,導致安全管理混亂。
二是缺乏科學的管理經驗。部分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包括企業法人、安全經理)沒有從事過安全管理工作,也沒有經過安全管理知識的培訓,對安全管理一籌莫展,無從下手。加上民營企業的體制問題,員工成份復雜,大多是臨時工,沒有履行較正規的勞動合同,必要的勞動保障得不到完全保證(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勞動報酬等),人員流動性大,管理難度不言而喻,導致安全管理不到位。
三是吝嗇安全生產投入。由于受資金制約的原因,一些民營企業舍不得拿出資金來進行安全管理干部的培訓深造,不愿意花錢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不按規定進行設備的維護保養;對事故責任險的交納存在抵觸情緒;不按規定配備消防器材等設備,導致安全隱患十分突出。
四是執法監督力度不夠。認為民營企業經濟是無上級企業,相關部門互相推諉,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對民營企業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過問的多,兌現的少;布置的多,檢查落實的少,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和及時糾正。
二、加強民營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針對目前民營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切實加強民營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一是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民營企業安全生產的思想認識。要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工具,進一步加大對《安全生產法》和《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實施細則的宣傳力度。《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對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負主要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因此,企業必須經常性地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落實人員、落實時間、落實責任、落實措施,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是加強民營企業安全生產教育,提高全員安全素質。安全生產教育的內容一般分為思想、法規和安全技術教育三種主要內容:1.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性,選取典型事故進行分析,從事故的政治影響、經濟損失、個人受害后果幾個方面進行教育。2.法規教育,主要是學習上級有關文件條例、本企業已有的具體規定、制度和紀律條文。3.安全技術教育,包括生產技術、一般安全技術的教育和專業安全技術的訓練。安全生產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安全生產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級教育”、“特殊工種教育”和“經常性的安全宣傳教育”等形式。三級教育:在工業企業所有傷亡事故中,由于新工人缺乏安全知識而產生的事故發生率一般為50%左右,所以對新工人、來廠實習人員和調動工作的工人,要實行廠級、車間、班組三級教育。其中,班組安全教育包括:介紹本班安全生產情況,生產工作性質和職責范圍,各種防護及保險裝置作用,容易發生事故的設備和操作注意事項。經常性的宣傳教育:可以結合本企業本班組具體情況,采取各種形式,如安全活動日、班前班后會、安全交底會、事故現場會、班組園地或墻報等方式進行宣傳。
三是加大民營企業安全生產投入,提高設備安全性。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市場準入制度,企業必須具備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要根據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規劃,要設立專門的賬戶,專款專用,不得根據生產經營的需要隨意挪用安全生產投入資金。企業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定期對設備的運行部件、各種安全裝置進行檢測、檢修,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四是完善民營企業安全保證體系和安全監察體系,積極開展安全性評價和風險評估工作。這是安全管理體系中的兩個子系統,企業的安全生產是由安全保證體系和安全監察體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論哪個體系在系統運作過程中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安全生產的正常運轉。因此要不斷完善安全保證體系和安全監察體系。安全性評價和風險評估是安全管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即對一個單位安全基礎的現狀和水平進行正確的評價,并對各類危險因素的多少及其嚴重程度進行評估,以明確防范的重點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實現超前控制,減少和消滅事故。
五是改善民營企業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改善勞動條件,不但可以減少傷亡事故,而且可以提高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增強企業凝聚力,從而增加經濟效益。因此,企業要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甚至國際勞工標準的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使勞動者健康、舒適、愉悅地工作,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關心職工生活,推行人性化管理是安全管理極其重要的工作。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教育職工樹立“我的安全我負責,他人的安全我有責”的思想,形成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在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的過程中企業的安全文化,為實現長期安全生產奠定堅定的基礎。
六是加在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力度,消除民營企業安全事故隱患。要按照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對轄區內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督促幫助企業及時整改隱患。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能的相關部門,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對發現的隱患,下達整改指令書,責令企業按時間、按標準徹底整改到位。對到期仍整改不到位或拒絕整改的,要實行嚴厲的經濟處罰或責令停業整頓。通過法律的強制性,減少和遏制各類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上一篇:安全生產與生活的思考
下一篇:構筑社會主義新農村消防安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