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在道路橋梁建設中被廣泛采用,由于對施工過程控制的問題,使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質量問題。針對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我們對預制廠預制的全過程進行了調查分析,查閱了有關資料,找出了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使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的質量得到保證。
一、施工過程中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容易出現的問題
1、由于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是空心,頂板、底板、側板及腹板都較薄,在施工中易出現空心板的斷面尺寸不合格。
2、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的底板混凝土不密實,出現滲水、漏水的現象。
3、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端頭控制不嚴,造成空心板長短不一,有的底部過長,有的端部斷面不垂直,斜交角大小不一致,增加了空心板及伸縮縫的安裝難度。
4、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頂板及側板出現裂縫。
5、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底板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夠,鋼筋被脫模劑污染。
二、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對于空心板的斷面尺寸不合格的問題,主要是空心板的芯模固定不牢,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由于振搗棒的振搗產生擠壓的作用力使膠囊芯模上浮或傾斜所造成,只要把空心板的芯模固定牢固,該問題就可以解決。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固定芯模:
1.1箍筋是螺紋鋼筋時,把固定芯模的鋼筋綁扎在箍筋上,只要綁扎牢固就可以起到固定的效果,另外固定芯模的鋼筋直徑要在12mm以上。
1.2箍筋是光圓鋼筋時,可以采取簡單的措施把芯模固定在鋼模板上。
1.3在放置芯模時一定要垂直,用墊塊支撐在鋼筋或模板上,支撐牢固。
1.4在澆筑混凝土時要使混凝土分布均勻;振搗混凝土時,一定要兩側和中間同時振搗,防止一側過振,一側欠振,把芯模擠壓到一側或傾斜。
2、對空心板的底板混凝土不密實,出現滲水、漏水的現象,主要是預制空心板的施工工藝采取一次性裝模一次性澆筑混凝土所造成。由于先放置芯模后澆筑混凝土時,芯模底下的底板混凝土不能直接振搗密實,而是靠兩側的混凝土(有的大部分是水泥砂漿)擠壓流動填充空心板的底板,如果混凝土骨料粒徑過大、水灰比不當,就會出現底板混凝土不密實、滲水漏水現象或縱向收縮裂縫。如不處理,底板鋼筋易銹蝕,影響橋梁使用壽命。通過改變施工工藝流程可以解決此問題,即先澆筑空心板的底板混凝土,后放置芯模再澆筑底板以上的混凝土,施工質量容易得到保證。
3、對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的端頭控制問題,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解決:
3.1端頭模板雖然小,而且中間還有兩個孔,比較單薄,所以要對端頭模板進行加固,使其剛度增大,在混凝土的擠壓力下不變形。
3.2端頭模板的安裝一定要垂直,斜交角要符合要求,支撐要牢固,使其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不會發生變形。
3.3在施工空心板的空心封頭時一定要凹進去0.5~1.0cm。
3.4在安裝端頭模板時,在底部鋼絞線的位置靠近端頭模板處放置一個2.0~3.0cm寬高出鋼絞線的木條,這樣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不易漏水泥漿,在拆模后去掉木條,切斷鋼絞線后封錨時不會出現空心板底部過長的現象。
4、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空心板頂板及側板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
一是水泥用量過大或溫差過大,或養生不及時等易出現干縮裂縫。二是由于空心板的兩側及腹板較薄,施工時混凝土不易振搗,而施工操作人員加水改變了混凝土的水灰比出現干縮裂縫。三是由于混凝土澆筑完畢在凝固過程中發現膠囊芯模漏氣,重新充氣造成預制空心板頂面出現縱向裂縫。四是在空心板端部為了防止端部應力集中而對部分鋼絞線加設塑料套管使其與混凝土分離,在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塑料套管太薄或塑料布的層數太少,或端頭綁扎不緊而水泥漿進入,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在放松鋼絞線的過程中由于鋼絞線的收縮使空心板的側面產生縱向裂縫。
5、底板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夠,鋼筋被脫模劑污染的問題,主要是保護層墊塊的厚度不夠和墊塊的數量不足,脫模劑涂抹太多等原因造成。
對于這些問題,只要施工操作人員按施工規范和操作規程、工藝流程操作,重視施工質量,在操作過程中仔細、認真地對待,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