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時期以來,中國安全生產形勢非常嚴峻,礦難、井噴、火災、沉船等重大、特大事故連續發生,經過權威部門對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原因的調查,結論是:安全生產事故的頻繁發生,好多是因為沒有按照規章制度去辦,安全生產前期工作沒有做好,許多安全生產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一起起血的教訓給電力安全一次次敲響了警鐘。電力生產應該怎樣從這些教訓里吸取經驗,促使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呢?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牢樹立‘責任重于泰山’的觀點,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電力安全是電力工業健康發展和正常運營的前提,是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證。
依法治企,依法規范電力安全生產行為
2002年6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并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黨中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貫徹落實,是我國安全生產法制建設上的一個里程碑。《安全生產法》貫徹實施以來,廣大電力企業依法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有力地確保了穩定的電力安全生產形勢。
《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是以法律的手段規范安全生產行為,更好地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的安全,《安全生產法》確立了七項基本法律制度,即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保障制度、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責任制度、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義務制度、安全中介服務制度、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理制度等。《安全生產法》針對近年來主要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設定了嚴厲的法律責任,其范圍之廣、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將對遏制和制裁各種安全違法行為起到重大作用。
電力工業的安全生產是電力工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保證,關系到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和人民生活安定,電力生產安全可謂責任重于泰山,必須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 《安全生產法》是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的主體法,《安全生產法》 的貫徹實施有利于全面加強我國安全生產法制建設。重視和保護人的生命權,是貫穿《安全生產法》的主線。《安全生產法》正是貫徹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賦予各種法律主體必要權利的同時設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有利于依法規范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法》對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職責、特種作業人員的資質、安全投入、安全建設工程和安全設施、安全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配置、生產經營現場的安全管理、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權利和義務等安全生產保障措施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應負的法律責任,做出了嚴格、明確的規定。這對促進電力企業提高人員安全素質、嚴格規章制度和明確安全崗位責任、改善安全技術裝備、加強現場管理、消除事故隱患和減少事故、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都有重要意義。
電力企業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適應新情況,探索新方法新途徑,解決新問題,以責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法》的貫徹實施力度,推進電力安全生產法制建設,依法管理電網,確保電力安全,圍繞實現安全生產目標,認真部署實施安全工作,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為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倡導以人為本的企業安全文化,不斷提升企業的安全文化
企業安全文化的基本含義是指企業在長期的安全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居于主導地位并為全體員工認同和恪守的共同價值觀及行為準則。如我省電力公司共同愿景之一的建設安全基礎扎實的一流管理電網公司,即倡導“安全基礎扎實是實現經營目標的前提和保證。必須大力培育企業安全文化,加強安全教育,不斷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培養員工扎實的工作作風;加強員工的業務、安全技能培訓,提升員工素質,積極推行科學的安全管理方法,增強安全防范能力。”這是倡導、培育、追求一種先進的以人為本的企業安全文化。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把“以人為本”正式寫進黨的文件,這是第一次。"以人為本"就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倡導"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使得我們從事的電力安全工作,有一個統帥性的思想。電力安全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和改革觀。
深入分析人的不安全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倡導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是搞好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
首先,我們要重視多年來在電力生產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善于運用我國電力工業長期形成的一套比較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來規范電力安全工作。這些寶貴經驗都是在生產實踐中,在一次次血的事故中總結歸納出來的,我們應該銘刻歷史的教訓不能重演。
其次,要不斷增強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大力培育員工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安全價值觀,培養員工扎實的工作作風,自覺維護自身、他人、設備和社會的安全。要實現安全生產,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問題,安全生產的第一要素是人。近年來全國各行業發生的許多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實際上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要以抓生產現場和班組安全管理為重點,規范例行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訓,達到防患于未然。
再次,要切實做好企業安全生產的環境和秩序建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電力企業要從企業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生產技術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起保證電力安全的內部機制。倡導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要以“群眾利益無小事”、以有利于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出發點,充分重視和發揮人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責任感,重視人的價值,關注安全,關愛生命,把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降到最低限度,預防和減少人身傷亡和設備事故發生。要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鏈,針對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制定具體的、落實到人的責任目標,形成自下而上的責任目標體系。
堅持市場經濟普遍規律與電力工業特殊規律的統一,處理好電力市場與電力安全的辨證統一關系
美、加"8·14"大停電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電力體制改革的思考以及對電力安全的關注,美國近年來的幾起事件,比如:加州電力危機,幾次電價的急劇上漲,電力行業的股票被市場所拋棄,大面積停電事故頻發等等,與其電力體制也存在必然的聯系。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在經歷了數年的醞釀和實踐之后,各方面對改革的承受能力有所提高。但這并不意味著改革所面臨的風險已經完全化解,如何化不利因素為積極因素,確保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有序推進、確保電力安全,依然是一重大課題。
清華大學教授夏清認為,電力市場化可能會對電網安全產生以下三方面的影響:一是降低電網安全的標準。二是按報價制定的發電交易計劃使電網面臨預想不到的運行方式。三是市場成員動用市場力,導致人為的輸電阻塞,降低電網的安全裕度。
市場經濟一般規律按利潤原則配置資源,美國一個時期以來重視按市場規律辦事,卻忽視了電力生產的特殊規律,造成電網建設滯后,是極為深刻的教訓。電網是電力市場的基礎和載體,電力市場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問題,這是電力生產特殊規律的客觀要求。在制定廠網分開、競價上網規則時,一定要把確保電網安全放在首位。同時,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解決系統備用、調峰、調頻、調壓等保證電網安全必須的輔助服務問題。在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我們一定要努力找到電力市場與電力安全的平衡點,沒有一個安全有效的電網系統,電力市場將不復存在。電力體制改革決不是以犧牲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性為代價,相反,改革和發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實現更高的安全、可靠性這一目標。
去年12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加強電力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確電監會具體負責全國的電力安全監督管理,安全監督局負責綜合管理,電力企業是電力安全的責任主體,這是電力安全管理體制的一次重大變化,也表明國務院對電力體制改革中的電力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
大力宣傳電力消費安全,樹立全民電力安全意識,夯實電力安全的社會基礎
生產與消費是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是一種辯證的關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生產決定消費,消費也決定生產。電力系統是由發電廠、電網、用戶組成的有機整體,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不僅是電力企業的職責,也是用戶的職責。電力生產和消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確保電力安全不僅要抓好安全生產,還應倡導安全消費。電力生產歷史上,因為消費者的原因而導致的電力系統重大事故不勝枚舉。積極引導消費者安全用電,以樹立全民電力安全意識,是保障電力安全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通過各種新聞媒介及舉辦各種宣傳活動向社會公眾大力普及電力安全知識,如在電視臺、報紙上定期登載電力安全公益廣告,舉辦宣傳電力安全晚會,深入社區、廠礦提供安全用電咨詢服務,散發安全用電傳單等等,把安全用電宣傳貫徹活動推向深入,營造全社會重視安全用電的氛圍,為實現我國電力安全生產狀況的穩定創造良好的輿論和社會環境,夯實電力安全的社會基礎,在全社會建立起電力突發事故的應對機制。
在保證電網安全運行的同時,電力企業要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合理安排輸、變、配電設備檢修,減少非計劃停運率和事故率。要加強與用戶的協調,爭取用戶的理解、支持與配合。要利用電力需求側管理手段,科學地引導用戶在高峰負荷時段合理避峰和錯峰用電,在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緩解電網運行壓力。
總之,電力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我們要以旺盛的斗志, 頑強的作風,扎實的管理來抓好電力安全工作,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確保電力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做出更大的貢獻。
上一篇:初探電力安全工作
下一篇:淺談安全生產中的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