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福建下崗工人喻航經過十幾年來的摸爬滾打,前兩年終于開了間小型貨運公司,還在海邊旅游區支起一家小海鮮店。兩處家業,里外二三十人,蒸蒸日上,有滋有味。
2004年底,東南亞發生了海嘯,喻航也在電視上看到了那些令人心驚肉跳的畫面,對“毀于一旦”這個詞有了深切的恐懼。他開始關注保險,并很快為自己名下的運輸車輛、廠房、存貨、店鋪及打包機等投保了財產保險。喻航的員工不少都是親戚朋友介紹來的,以前,他常擔心萬一這些人在工作期間出個意外什么的——比如打包時受傷、火災、煤氣爆炸之類,他該怎么處理?這一回,他毫不猶豫地購買了雇主責任險和員工意外團體保險。“花小錢省大事,這錢早就該花”喻航說。
并不是所有企業的經營者都有喻航這樣的遠見與精明。
2004年,云娜臺風席卷浙江沿海,使當地的財產損失超過150億元,很多企業的廠房、機械以及存貨損失慘重。但據浙江保險業內估計,能夠獲得商業保險公司理賠的損失只有10億元左右,其余的損失在臺風來臨前并沒有任何的保險安排。臺風肆虐的臺州和溫州,恰是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而在所有投保企業中,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投保相對充足,民營企業和私營個體企業則幾乎掛零,其中一些小企業終被“云娜”掃蕩得傾家蕩產、關門了事。可以說,“云娜”為企業投保再次敲響警鐘。
另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前不久發生在遼寧阜新孫家灣的礦難,凸顯了高危行業保險意識的缺失。這么大的礦沒辦企業財產險?沒辦職工團體險?——“記者通過各種渠道證實,發生礦難的阜新礦業集團孫家灣煤礦的海州立井礦真的沒有‘團單’,就連礦工的意外傷害保險都很少。”
企業為何拒絕投保
裝修日益高檔、計算機不斷更新、辦公車輛換了又換……家業越來越大,值錢的東越攢越多。可一旦遭逢不測,損失就會越發慘重,因此,買保險該是企業的大事。
除了給“有形的”財富上保險,意外險、責任保險、養老保險這些針對“無形財富”的保險對企業的重要性,也隨著現代企業管理復雜程度的加深,日益凸現。比如:伴隨人才競爭的加劇,企業有沒有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已經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條件;當企業高管人員個人品質對企業影響的不斷增強,及其掌舵權利迅速提升時,彌補其一旦決策失誤的“經理人職業責任險”就很有用;另外像一些公眾餐飲、娛樂、游玩項目的經營者,為防止一旦出現群發性事故后身陷被動賠償的局面,應當投保一份公眾責任險……
可現實中,企業買保險的情形并不令人滿意。目前,國內投保財產保險的企業數尚不足企業總數的2%。投保責任險的企業也寥寥可數,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2004年我國責任保險業務共實現保費收入32.88億元,僅占財產險保費收入的3.02%,而且負增長達5.59%,成萎縮之勢。作為員工福利計劃一部分的補充醫療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也極有限,目前全國有650多萬人參加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與有1.4億職工參加的基本養老保險比,相形見絀。
企業為什么對保險不感興趣?風險意識不強。企業投保不足的原因多半在于存有僥幸心理,對潛在的意外風險等不以為然。另外,一些企業把保費支出視作一種成本而不是一種風險準備基金,無論是給財產投保,還是為員工花錢買保障,總是希望這份錢能“不打水漂”,甚至期望一年就把當年繳納保費“賺”回來。
這種心態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對保險的非理性消費。據報道,“云娜”臺風過后,浙江省財產保險的保費飆升,可“一陣風”刮過沒多久,企業家們的投保熱情便又黯然回落。
企業冷淡保險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保險的有效供給不足。仍以經濟大省浙江為例。據中國人保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該省的財產保險產品基本上還是老三樣——企業財產險、機動車輛保險和貨運險,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遠遠沒有達到琳瑯滿目和應有盡有的程度——產品大而全,缺少細分,價格也不盡合理。據悉,目前國外的財產保險品種十分豐富,涵蓋了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如英國的產險產品有8500個左右,美國市場也有數千個,基本上市場上需要什么產品,保險公司就能提供什么產品。而在這方面,不僅浙江省產險市場,就是整個國內市場都無法與之相提并論。
服務的差距也很大。在成熟的保險市場,保險公司不僅向企業提供保險產品,還會積極參與到企業的安全管理中去,比如派駐人員按時檢查,提供各種相應的防災技術與設備等等,因此深受企業歡迎。在某些方面,保險公司的專家比企業自身的還“專業”。在這方面,我們保險公司顯然遠遠落后。
從外部環境上看,我國發展巨災保險和責任險的社會環境也不理想,保險公司開發新產品、企業購買保險都存有政策法律“瓶頸”。
——單純由商業保險公司來經營以地震、臺風這類風險為標的的巨災風險,利潤很低甚至可能發生虧損,因此商業保險公司對此無不小心翼翼,客觀上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在國外,很多種責任險都是法定保險,符合投保條件者必須投保,國家或行業主管部門會強制企業購買。而在我國,除了機動車輛屬于強制責任保險,其余險種皆屬商業經營,其中一些十分有必要推廣的險種并不為企業所認識和接受。
新綠乍現
2005年2月25日,華安保險公司,這個平素不太知名的保險公司一夜之間在國內各大媒體聲名鵲起。這是因為該公司在全國首家推出“食客安心”餐飲業綜合保險,這款保險的責任范圍包括食物中毒、燙傷砸傷、汽車被盜、雇員傷殘等,顧客最高可獲賠償10萬元。在宣布產品面市的當天,就有4家大餐館簽單,另有近200家紛紛訂購。
華安保險緣何“逆勢”受寵?我國是餐飲大國,現有餐飲業網點已達四百萬個,餐飲業營業額連續數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然而,在餐飲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火災、大面積食物中毒等風險事故也層出不窮。讓“顧客放心就餐,廚師安心做飯”成了餐飲業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一大心事。華安正是看準了餐飲業保險的市場空白,適時出擊,一鳴驚人。
餐飲業綜合保險包括餐飲場所責任保險、財產損失保險、營業中斷損失保險、雇主責任保險等系列險種。其中餐飲場所責任險與顧客關系密切,當客人食物中毒,或因火災、爆炸、電梯或升降機出現故障而摔傷、燙傷、撞傷、砸傷,餐飲經營者都能從保險公司獲得賠償,及時用作對受害者的善后處理。此外,營業中斷損失險保障餐飲企業的財產遭受事故而導致營業中斷時,在停業的階段按月從保險公司獲得定額補償和租金損失。雇主責任險保障餐飲業雇員在遭受意外事故所致傷、殘或死亡時,獲得賠償。餐飲場所停車場責任保險則對由于火災、爆炸或廣告牌、霓紅燈、裝飾物發生意外事故致使顧客停放在餐館停車場的車輛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可以說,無論是顧客的利益,還是經營者的風險,華安都為之“面面俱到”地考慮到了。
華安的成功,證明了創新的巨大能量。與華安一樣,近年來一些保險公司針對企業需求不斷地探索新產品、新服務,收效甚佳。如太平洋產險推出的“電腦保險”、“現金存款保險”、中國平安推出的“職業經理人責任保險”、中國人保推出的“道路承運人責任險”等,產品設計都十分具有針對性,盡管目前保費規模還有限,但其“拓荒” 意義很大。除了險種創新,一些保險公司還積極與地方勞動保障部門合作,參與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業務,發揮專業優勢,提供管理服務。
專家指出,加入世貿組織后,保險企業間的競爭日趨國際化。保險公司面對企業客戶,必須把開發新險種、滿足客戶需求作為提升公司競爭力的第一要素。改變傳統上“我開發什么,你買什么”的思維模式。要針對國家經濟形勢變化和社會需求特點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價值取向、風險保障需求的變化,貼近市場、貼近群眾,適時推出技術含量高的新險種。
在政府政策層面上,近兩年來,有兩個“利好”因素出現,將有力地促進“企業保險”的發展。
一是有關管理部門列出了“巨災保險”三步走的時間表。“對于巨災保險,保監會已經開始進行研究,目前正在著手研究地震保險制度和農業保險制度”。據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副主任郭左踐介紹,從2004年開始,我國的地震保險開始進入實質性研究階段,目的是建立一個相對科學的、完善的地震保險體系。“這項工作由保監會牽頭,會同保險公司、專家學者,借鑒國外的經驗,在與國家地震局、稅務總局、財政部等有關部委進行合作磋商的基礎上,著手制定中國的基本財產地震保險制度。這項工作將分三步走,目前正在加緊進行,按照計劃已經進入到了比較理想的程度,也希望能夠盡快通過上級批準、專家論證以后正式實施”,郭左踐說。
二是政府推動下的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目前,保監會已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就煤礦雇主責任保險,與公安部消防局就火災公眾責任保險、與衛生部就醫師、院方職業責任保險等進行了聯合調研,并在北京、山西等9省市啟動了各類責任險的試點。可以說,這些措施將極大地促進我國責任保險的推廣。
我們期待,點點新綠能盡快成林并結成片片綠蔭,為企業撐起越來越多的保護傘。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