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以“遵章守法、關愛生命”為主題的“安全生產監管法制化建設高層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本次論壇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和法制日報社聯合主辦,是“全國安全生產月”重要活動之一。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國家煤監局局長趙鐵錘,司法部副部長范方平,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劉積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安建,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張鳴起等出席論壇開幕式。國家安監總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石少華、安徽省安監局副局長朱志林、《法制日報》社社長賈京平先后在開幕式上發言。開幕式由國家安監總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黃毅主持。
主辦方特邀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宗之,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陳瑩,首都經貿大學安全工程系系主任柴建設,中國安全科學學報主編徐德蜀等安全專家參會并發表論著。論壇的主要議題有: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安全文化,安全科學與科學安全生產觀,重大事故預防的法制建設等。論壇主辦單位此前還開展了以“遵章守法、關愛生命”為主題征文活動,收到各地征文100多篇。國家安監總局、司法部、公安部有關司室的負責人,部分。ㄗ灾螀^、直轄市)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以及相關廠礦企業代表等近二百人參加了會議。
李毅中在“高層論壇”開幕式上講話
在“安全生產監管法制化建設高層論壇”開幕式上,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發表講話。他說,這次高層論壇的主旨是深入探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的規律特點,針對安全立法、執法和法律實施方面的薄弱環節,提出政策性措施建議,盡快推進安全法制要素到位,實現“依法治安”。
他說,經過持續不懈的努力,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目前安全生產有一部綜合性的母法,即《安全生產法》;有《礦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十余部專門法律;有《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50多個行政法規和一百多個部門規章。此外地方政府還公布了一大批法規規章。特別是《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為實施“依法治安”戰略奠定了基礎。這部法律貫徹了黨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滲透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施政方略,體現了維護勞動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國家意志!栋踩a法》是血鑄的條文,是長期實踐的結晶,是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必須遵守的法律。
李毅中重點講了《安全生產法》規定的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和政府是安全生產的監管主體兩個問題。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生產必須安全,安全才能生產。不安全就是違法,違法了就要找企業法定代表人。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按《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必須做好六件事:一是貫徹黨和國家安全生產方針,即: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結合行業、企業特點,制定本行業、本企業的安全生產方針和原則。二是要層層落實責任制,要把安全責任制落實到車間、班組、崗位,形成全員的責任。三是把《安全生產法》變成本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是《安全生產法》的延伸。四是對隱患治理要做到胸中有數。隱患不除,永無寧日。治理和消除隱患,就要投資,這項工作只有一把技才能決策。五是切實履行安全工作的“三同時”,基建、技改項目的“三同時”要擴展到發展規劃,五年規劃、中長期規劃里一定要有安全篇,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兌現。六是發生重大事故要親自處理,要有應急預案。一旦發生重大事故,主要負責人要在第一時間趕到親自處理。如果貽誤時機沒有采取措施,就是企業領導者失職。
政府是安全生產的監管主體。一是各級地方政府對轄區內所有企業,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不論是地方企業還是省直、中直企業,對其安全生產都負有監管責任。二是行業主管部門對本行業的安全生產負有監管責任。如建設部對建設行業,鐵道部對鐵路行業等。三是安監總局代表國務院履行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責任。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安監總局是國務院履行安全綜合監管的職能部門,要站在全局監督地方政府,監督行業主管部門、出資人機構是否履行了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家寶總理說,安監總局升格,是增強政府安全監管權威性的重大措施,是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措施。黃菊副總理說,總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審視全國安全生產的大格局。還有一些行業沒有行業主管部門,如石油、化工、煤炭、機械、冶金、有色、輕工、紡織、建材等,安全監管總局負責對這些待業的安全監管,同時監管相關的中央企業。就省來講,省里安監局應該代表省政府履行省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管職責,有權對市、縣、鄉進行安全監督,有權對省里的各個行業主管部門是否履行安全監管責任進行監督,有權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安全監管。省安監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抓安全生產,大家目標一致,只有上下共同努力,形成聯合執法、協調工作的局面,事故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李毅中指出,從《安全生產法》的貫徹上看,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不牢固。有些地方理解片面,認為嚴格安全管理,抬高了市場準入的門檻,影響招商引資,增加安全投入影響財政收入、影響經濟效益。再比如,一些地方學習《安全生產法》做表面文章,沒有真正把《安全生產法》的精神實質做到家喻戶曉,造成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而一些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一些負責人,擺不正效益和安全的關系,說是安全第一,實際是利潤第一、產量第一,甚至出現無視國法、無視政府監管、無視職工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
2.監管力量不足,法律素質不高,執法主體工作力度不夠大。從全國看,還有7%地市、18%縣沒有建立安全監管機構。有的建立了機構,權威性不高,沒有配備應有的定員,已經配備的人員素質也有待于提高,執法不夠嚴格,工作不夠扎實,甚至存在一些不正之風,損害了執法隊伍的形象。
3.工業行業的安全管理弱化。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政企分開,政府不管企業是正確的,但是在工業化初期不能不管行業。這些年行業管理沒有跟上去,行業的技術標準、產品標準、設計規范等多年沒有修訂,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用落后的規程、標準,不可能建設具有時代先進水平的礦山、工廠,也不可能生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行業的重大技術攻關也有缺失,如煤礦瓦斯形成的機理、瓦斯防治手段、奧灰水患、靜電危害、高壓油氣井噴等問題沒有解決。
4.安全生產責任主體不到位。企業進入市場,減員增效、精簡機構,但有的不恰當地把安全機構取消了,有的企業現場管理放松發。有的經理人、投資人不重視安全隱患整改,安全責任不落實,一些小企業安全基礎薄弱。
5.執法不嚴,懲處不力。根據現在的法律《刑法》131條和139條規定由于觸犯法律導致安全事故判處有期徒刑最多不超過7年。省、市反映量刑太低,建議能不能修改刑法或者出臺司法解釋,追究刑事責任時進行數罪并罰。另外,根據《安全生產法》、《煤炭法》等規定,罰款最多20萬,作用不大。在實踐中,應該考慮實行沒收非法所得并處1—5倍罰款。在進一步貫徹《安全生產法》中,不作為是違法,執法不嚴也是違法,一定要嚴格執法。
李毅中指出,實現安全生產狀況的好轉,涉及到經濟增長方式、管理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問題。從國家安監總局來講,貫徹《安全生產法》要公正執法,嚴格執法,廉潔執法。安監部門要大力加強自身建設。從態度上就是嚴格執法、鐵面無私、六親不認、不怕得罪人,目的是遏制事故、減少傷亡,大家都會理解。人大執法檢查中李鐵映副委員長說安監隊伍“理不直、氣不壯、腰不硬、刀不快”,執法不嚴不力,點到了問題的要害。我們要按照全國人大的要求,加強安監隊伍的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安監人員成為監管行業的專家和內行;查處事故背后的失職瀆職和腐敗現象,查處安監隊伍中的不正之風,努力把工作做好。
下一篇:全國煤礦安全技術“會診”工作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