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敬東筆者最近到某民營企業看朋友,朋友請我給“代言”:為了加強企業生產安全管理,請老板給安全管理人員訂一份安全生產雜志。
《安全生產法》規定了企業對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的責任,同進也規定了員工接受安全生產教育的權利。從普遍反映的情況看,許多企業安全教育的力度都不能令人滿意。最突出的反映是缺少安全生產教育的資料,也缺乏安全管理人員學習提高的“老師”——安全生產理論刊物。把安全報刊訂到班組,等于是為每個班組配了個高水平的安全智囊。一份安全雜志在手,安全理論組織學,安全宣傳當參謀,安全評價作借鑒,事故分析敲警鐘,經驗教訓都可找,正反典型有對照,這樣的不發工資的、“學富五車,”的高級安全智囊,到哪時去找?
為安全管理人員訂安全生產雜志,為生產班組訂安全報刊,是安全投入,是企業“一本萬利”基本建設,是老板(或者領導)對管理人員和工人的一份真誠的關愛。企業訂報刊,花“小錢”,員工們從報刊上學習到安全生產知識,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技能提高,防范事故的的能力提高,事故減少,企業可減少許多損失,這樣經濟帳,誰不會算?但是實際情況往往是,效益好的企業大量地給員工訂安全生產報刊,非常嚴格地組織安全教育、安全活動,員工素質不斷提高,安全生產形勢穩定,事故損失少,這就是良性循環。相反,企業經濟效益差的企業,領導目光短視,即沒有錢進行安全生產“硬件”建設,又不重視安全生產教育,列舍不得安全教育資料投入,員工安全生產素質“江河日下“,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其實,企業越是困難,越是缺少“硬件”投入,就越是應該加強人的安全生產教育,“硬件不足軟件補”,讓員工知道危險、能夠識別危險并且防范和化解風險,提高安全素質。這才是理性的思維,有遠見卓識的體現。
筆者建議,政府官員們在安全檢查時把企業是不是給基層班組訂了安全報刊作為“硬件”來檢查、督促。我冒昧地代表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和生產一線的工人,謝你們了!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安全生產作為我國基本國策的必要性
下一篇:我們曾經是這樣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