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安”說“全”話“僥幸”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
我喜歡咬文嚼字。撇開別的不說,單說“安全”這個詞吧,我想大概是從“平安”和“完全”這兩個詞中各抽取一字組成的。細細咀嚼,這個詞組得多么好啊?
在現實生活中,“安”和“全”是緊密不能分離的,沒有“安”就談不上“全”。請看每次事故發生后的惡果:死亡者,造成了家庭的殘缺;重傷者,失去了部分肌體或功能,自身殘缺不全;輕傷者,雖然能修復身體,但心理上的殘缺永遠難以恢復。換言之,擁有安全,才擁有沒有遺憾的人生,才擁有家庭的幸福。
既然安全如此重要,為何又有些人視安全如兒戲呢﹖根本原因是思想上的麻痹和心理上的僥幸在作怪。有些違章的人,可能一次、二次甚至三次“越軌”沒出事,便膽大起來,認為事情不會那么巧,千分之幾的事故率輪不到自己頭上。時間一長,安全這根弦自然難以繃緊,于是對自身的安全不珍惜,對別人的安全不負責,生產中違章作業,道路上違反交規……凡此種種,悲劇就難以避免了。
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人的不安全行為,二是物的不安全因素,三是工作的不安全環境。而這三條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占首要地位。據一項統計表明,在各類安全事故中,80%以上都是因此而造成的。這足以警示我們要堅決克服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增強安全意識,克服僥幸心理,既是關愛自己也是關愛他人,因為事故的危害不僅殃及自己,更禍及他人。筆者曾在某礦看見一條警示標語“嚴是愛,寬是害,違章出事害三代”,這實在是至理名言。自己不慎留下遺憾,是對他人人身權利和人生幸福的侵害。因此,在安全問題上,在安全規章面前,時時處處循規蹈矩,謹為慎行,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因“不會有事”、“哪碰得這么巧”等僥幸麻痹心理和懈怠行為而自釀苦果。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