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我們看到某些單位在匯報自己安全工作上的成績時,多以“實現連續安全生產多少天”為依據,某些上級部門評價基層安全治理工作水平時,也習慣于看單位的安全生產天數,很有以天數論成績的趨勢。其實這種做法不能以一概全,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安全天數來評定安全治理的績效。
許多實現安全生產幾百天、甚至上千天的單位,日常安全治理的確到位,安全基礎扎實、安全機制健全、治理方式科學,應該說這些單位安全天數的“含金量”很高。但也有些單位存在著大量的隱患和問題,只是暫時沒有出現問題,在安全天數上也暫時存在某些“運氣”,但這些問題不解決,事故遲早會發生。
客觀地講,一個單位的安全天數,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其安全治理工作的標志性成績,但它只是一個標志,而不是安全治理工作的全部,絕不能有“一俊遮百丑”的想法。安全生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憂患感,在任何時候都要扎根于思想意識的深處。
因此,我們應該把眼睛盯在現場,而不能僅僅盯在安全天數上,要針對新變化研究新思路,針對新情況提出新措施,使安全治理工作不斷優化。
每一次安全天數中斷的背后,總是一次流血、流淚,甚至是以喪失生命為代價的教訓。安全天數再高,也只有說明過去的成績,并不能代表以后的安全工作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更不能產生居功自傲的自滿情緒,因為安全生產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工程。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披露問題應當“原汁原味”
下一篇:這樣的安全帽豈能承受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