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在《差不多先生傳》一文中,用擬人手法刻畫了一位“差不多”先生。他常把紅糖當做白糖,把“千”寫成“十”。火車8時30分開,他8時32分才到車站。他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認真呢。”他得了急病,本來要請東街的王大夫,可他卻請來了西街的牛醫汪大夫,結果不治而亡。
筆者聯想到,在鐵路職工隊伍中也存在這樣的“差不多”先生。這些職工在作業時,不能嚴格執行各項作業程序、工藝標準和安全卡控措施,以為“差不多就行了”,從而簡化作業程序,小毛病、小違章不斷,造成眾多事故隱患,對安全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差不多”思想萬萬不可有。存在這種思想的原因,一是偷懶,怕多干活,工作責任心、事業心不強。個別職工以為越嚴格對照標準作業,干的活就越多,所以簡化作業程序。二是存在僥幸心理,總以為“不會那么巧就出事”。一次次的僥幸,使簡化作業演變成了“慣性”違章,埋下了事故的種子。
安全來自長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間麻痹。一次違章可能“僥幸”不會造成事故,但事故都是由違章造成的,不能等事故發生了才后悔。安全是鐵路運輸的根基,而 “差不多”則是安全生產的大敵,一次不以為然的“差不多”會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鐵路的各項規章制度和作業標準是用血的教訓換來的,“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我們在作業中要堅決拒絕“差不多”,做到執行標準一絲不茍、不打折扣,一點兒都不能差,差一點兒都不行。
鐵路又好又快的發展,對各類運輸設備的質量和職工的作業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時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動搖、不放松,時刻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坐針氈”的心態不動搖、不放松,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危機感不動搖、不放松,發揚春運精神和抗災救災精神,保持春運期間的工作力度不減、工作狀態不變,嚴格執行各項作業標準和工藝標準,自覺遵章守紀,做好每一個細節,嚴把每一個環節,密織安全防護網,這樣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持續穩定。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