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嚴格遵守每項操作規程,沒有什么捷徑可走。生產過程中,若有一項要求未落實好,就可能埋下隱患,成為今后發生事故的原因。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干部職工偏偏喜歡走捷徑,圖快圖省事,這種想法和行為應該引起重視。
以前,有個中國人在德國留學。一天半夜時,他開車回家,在十字路口遇到紅燈,當時沒有警察、沒有行人,這名留學生踩著油門就想過去,坐在他旁邊的德國朋友卻制止了他。在中國人眼中,德國人非常“古板”,不知變通,從不走捷徑。但德國之所以能在二戰后迅速崛起,與他們腳踏實地、不走捷徑的傳統有很大的關系。“古板”的德國人是一面鏡子,值得“靈活”的中國人深思。
《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和《鐵路技術管理規程》是鐵路部門長期實踐工作的經驗總結,一個程序、一個動作、一個規定的背后可能就是一個事故、一條生命。有些職工在作業時,不按操作規程辦事,簡化程序,偷工減料,當時看似節省了時間,減少了工作強度,但卻埋下了隱患,提高了事故的發生概率。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安全生產過程中,走捷徑、走直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事故可能隨時發生。一個個慘痛事故教訓我們,安全生產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干部職工作業時,規定的動作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完,操作規程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老生”還應“常談”
下一篇:警惕安全管理中的慣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