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墻,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朝墻那面走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那堵墻要倒了,大家小心呀。”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墻根走過去了,那堵墻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么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從墻邊走過去,并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便不由自主走到墻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墻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磚石之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提醒別人注意安全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自醒卻很難,許多危險往往來源于自身。
像老太太這樣時刻注意監督他人安全,而忘卻提醒自已也要注意安全的人在我們的礦工中還真是有。“哎喲,我真是太大意了,真的,明知道這樣做是違章,要是別人這樣做,我肯定會提醒他,但對自己卻又寬容了,老尋思,哪會這么巧,我快速的走過去應該沒事,哪知,砸了腳……”,礦“三違培訓班”上,一位礦工這樣說道。這位礦工說話時那腸子都要悔青的表情,使我立刻想起了魯迅先生筆下祥林嫂失去兒子時那痛楚的念叨。我想,這位礦工是幸運的,因為他還有機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會把此事銘記在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切實實地去加以防范。
常預測、常分析,始終保持清醒地頭腦,經常查找安全生產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類事故隱患苗頭,做到互保自保當然是好事,如果每位在崗工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安全生產自不必說。但事實上,我們不缺少發現安全隱患、提醒工友注意安全的互保意識,我們缺的是身體力行、做安全生產“膽小鬼”的意識。世間萬物始終處于活動狀態,靜止只是相對的,一時的安全不等于永遠的沒問題,在八百米井下,只要你敢違章作業,“危險”便會如影相隨,“危險”不分大小,他不會因為你只是發生個“小違章”而將“危險”程度降到最低,更不會因為你平時很注意安全,只是“偶爾”違章,而對你格外網開一面。現場工作中,有些人經常對那些工作嚴謹,遇事慮三分,總是把上崗前的準備工作、離崗時的檢查工作做的嚴嚴實實,深怕遺漏一處的人的工作作風頗有微詞,覺的這種人做事“粘糊”,不潑辣,像個“膽心鬼”,還很為自己工作“速戰速決”、“虎膽英雄”式的工作作風沾沾自喜,從而膽大妄為、激情澎湃的去頂風作業,違章在前,成為安全生產最大“隱患”。
我們的安全生產不需要粗枝大葉、“虎膽英雄”式人物。要做到安全作業,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就要發揚“小膽”作風,時刻牢記安全操作規程,按照“三不傷害”的原則去作業,要對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做到謹小慎微,不蠻干。只有做到安全預測、安全措施、安全操作三到位,才能真正確保他人和自己的安全。
安全是礦井生產永恒的主題,為了他人和自己的幸福生活,在現場工作時我們不妨“膽小”點,因為,世上沒有“后悔藥”,安全生產不需要“祥林嫂”!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下一篇:安全生產必須從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