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安全控制未遂是班組安全生產的目標,也是公司安全生產目標實現的基礎
班組是公司安全生產的基石,班組的安全目標是控制未遂,只有班組控制好,才能確保公司這座大廈安全穩固。
事故致因理論
要預防和控制事故,使事故損失降低到勞動者可以接受的范圍,就必須掌握事故發生規律,根據規律主動地采取預防措施,才可能有效地減少事故發生,降低事故損失。這種研究事故發生規律的理論就是事故致因理論。
事故致因理論的研究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1936年,美國的海因利希提出了多米諾骨牌理論(圖2),并給出了如下規律:死亡(重傷)事故:輕傷事故:無傷事故=1:29:300(圖1)。
從(圖1)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無傷事故”累積到一定數量才會發生“輕傷事故”,“輕傷事故”累積到一定數量才會發生“死亡(重傷)”。要想不發生“死亡(重傷)”,不發生“輕傷事故”,就必須控制“無傷事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未遂。這正是要求班組控制未遂的理論依據,也是我們研究課題的現實意義所在。
未遂及其發生的原因
未遂是指已發生的威脅人身安全,但未造成人身傷害的危險事件,即海因利希事故致因理論中的“無傷事故”。
在海因利希多米諾骨牌理論的基礎上,我國的安全專家做了進一步的發展,認為形成事故有以下幾種因素,依次為社會環境和管理的欠缺(A1);人為過失(A2);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A3);意外事件(A4)。也就是說,社會環境和管理的欠缺(A1)是事故發生的基礎因素,由此引發人的過失(A2),如設計、制造、教育、規章制度等出現問題,于是才形成了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A3),兩者綜合作用構成意外事件(A4),從而最終導致人員傷亡(A5)。依據這一理論,導致未遂(發生了意外事件(A4),但未導致人員傷亡(A5))發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A3)。
控制未遂的措施
從概率的角度分析,未遂是在前3個事件都發生的情況下才發生的事件,即:P(未遂)=P(A1)P(A2)P(A3)P(A4)。如果消除了事件A3,使A3的發生概率為零,則P(未遂)=0。也此可見,控制未遂的有效措施是設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A3)。當然,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A3)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前兩個因素為基礎的。如果沒有社會環境和管理欠缺(A1)為背景,沒有人為過失(A2)為前提,就沒有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A3)的產生。因此,我們還要加強管理。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職業適應性選擇。要選擇合格的員工以適應職業的要求。由于工作的類型不同,對員工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對職業禁忌癥應加倍注意。
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首先是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向上的集體精神,這樣才能使員工心情舒暢地工作,積極主動地相互配合。其次,公司還要關心職工的生活,解決實際困難,并做好職工家屬工作,形成重視安全的社會風氣,以社會環境來促進工作環境的改善。此外,良好的工作環境還包括安全、舒適、衛生的廠房、車間、設備區。
大力推行標準化作業,編制好“標準化作業指導書”,減少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實現工作人員行為可控,工作質量在控的目標。
深入開展危險點分析與控制,加強小型作業現場的安全管理。針對近年來人身安全工作中所暴露的問題,各單位在重視較大范圍的停電修試工作現場安全組織、技術措施落實的同時,要特別重視小型、單一工作現場安全組織、技術措施的落實。
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
加大設備更新、改造資金的投入,分輕重緩急,合理利用生產大修改造資金和設備折舊提取資金,逐年有重點地對老、舊、技術水平低、可靠性差的設備進行改造,確保設備本質安全。
加強全過程管理,嚴把設計、訂貨、施工、驗收關,要確保國家、行業、公司所制定的技術規程、技術標準、安全規程、反事故措施在設計、訂貨、施工環節中得到貫徹落實,確保新投運的設備安全、可靠。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生產安全管理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按照“三個百分之百”要求,強化領導職責,把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和每個員工。
以人為本,以全面提高生產人員綜合素質為目的,完善教育培訓制度,加大教育培訓工作的力度。要注重生產人員的崗前、轉崗培訓,從思想觀念、人員素質、專業技能培訓入手,使他們具備完成崗位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能夠按流程和標準工作。
做好建章建制、整章整制工作,及時清理、修訂、調整現有規章制度,確保規章制度的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確保有章可循。提升規章制度的地位和力度,要依靠規章制度來統領整個安全生產工作。
構建企業安全文化,實現安全管理質的飛躍
企業的安全管理要經過4個階段,即自然本質階段、嚴格監督階段、獨立自主管理階段、互助團隊管理階段。
自然本質階段的特點是,企業的工作重點是為了生存,沒有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安全管理處于放任自流狀態,員工的安全靠自身本能,聽天由命;嚴格監督階段的特點是,企業建立了安全管理體系,制定了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領導和管理層天天督促安全,而員工依賴于監督才能保證安全,在此階段傷害率已大幅度下降;獨立自主管理階段的特點是,員工意識到安全是自己的事情,有意識地保護自己,在此基礎上經過培訓,提高安全技能保護自己,但還做不到互相提醒,互保安全;互助團隊管理階段的特點是,員工能夠互相提醒,共保安全。
目前,我公司的安全管理應處于布萊德利模型的第二階段,或者說正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度。在此時期,員工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但還離不開監督。因此,在此時期讓未遂反映到管理層,充分暴露出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就要求公司的安全管理盡快完成從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過渡,進入第三階段,甚至是第四階段。而要實現這一安全管理質的飛躍的有效途徑就是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安全文化。
企業安全文化
企業安全文化是指在生產及經營活動中,保護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它是安全價值觀與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安全價值觀是安全文化的內在部份,是安全文化的思維模式和思維程序,是對外在部分的理解或解釋。安全行為準則是安全文化的外在部分,是各種明確、具體的行為規范和各類標準、規定、規章制度等。
企業安全文化的特點
企業安全文化既是管理方法,也是指導原則和動力。它既受社會大文化傳統的影響,又受企業制度與企業文化前景的制約。這種在文化傳統、企業制度、企業文化作用下形成的安全價值觀、安全行為準則構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內容。企業安全文化管理不強制要求職工必須怎樣想、怎樣干,而是讓他們理解和認識到自己應該怎樣想、怎樣干。企業安全文化體現了安全管理由行政管理、制度管理向以人為中心管理的轉變。
企業安全文化的主要作用
企業安全文化的任務是為企業建立一套明確的價值觀、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強化“安全第一”的意識,實現“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轉變。
規范職工的安全行為;組織及協調企業安全管理;促進企業生產進入有序運轉的良性狀態;企業安全文化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主要思路
培養職工對安全目標的追求;建立、健全、落實以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為核心的各級安全責任制;完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抓好安全宣傳教育,堅持開展安全教育活動;重視安全生產獎懲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加強班組安全管理,筑起安全生產第一道防線;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奠定安全生產的堅實基礎;培育安全獻身精神既是安全文化的構成要素又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獻身精神是安全文化的思想核心,是由共同的目標追求、價值觀念、行為準則而凝聚起來的群體意識,表現為全身心地投入安全事業,默默工作,樂于奉獻。
控制未遂是班組安全生產的目標,也是公司安全生產目標實現的基礎,只要我們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牢記“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原則,積極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安全文化,就一定能實現三級安全目標,確保公司安全生產長治久安。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下一篇: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