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196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述,“一只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后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被后人經過演繹,變成了公認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提出初期,遭到大部分科學家的質疑,認為是胡說八道,“純粹是天方夜譚”,但是隨著在社會各領域一再證明,蝴蝶效應確實有著科學道理。
西方有一個著名的民謠說,“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丟失一個釘子,看起來事情非常微不足道,但是接下來的一環套一環,卻最終亡了一個帝國,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無獨有偶,中國歷來也有這方面的古訓,比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防微杜漸”等等,大意是說,任何微小的環節,只要長期積累,往好的地方發展,就能產生巨大的成功,往壞的地方發展就有可能產生巨大的災難。也就是我們一致認定的“細節決定成敗”道理。
“蝴蝶效應”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廣泛存在,《一盞臺燈引發的21條生命悲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等故事就很好的詮釋了這個道理,其實在安全生產領域,蝴蝶效應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據說,某潰水礦難就源于最初幾個野外巡查人員的片刻疏忽,最后導致礦毀人亡特大事故。當然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情況不易發生,但是生產中的若干環節處理不好,造成后果的卻很常見。比如在井下“攉煤后不及時掛梁支護,就很可能造成頂板垮落,威脅職工的人身安全;一臺溜子的鏈條脫落,就會讓整個煤炭運輸線路受阻;一臺機器的零件損壞,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等等。說明“蝴蝶效應”絕非危言聳聽,據國家安全部門統計,70%至80%的事故是由職工思想麻痹、有章不循造成的,可見,所有安全條文都是鮮血寫成,由不得你不信。
由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安全計,為了家庭的幸福計,為了公司的長治久安計,更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和諧計,不論是一線普通員工,還是安全管理人員,都要樹。立謹小慎微思想,一定要按章操作,杜絕任何僥幸思想,否則,害人害己,悔之晚矣。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關于安全月主題的感想
下一篇:安全月應注重“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