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情況
2012年6月2日16時45分,高密市海屹精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對苯二酚建設項目在新工藝實驗時發生火災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傷,1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約400萬元。
二、單位概況
該公司位于濰坊市高密建滔化工工業園內,由7個自然人出資設立,其年產1000噸對苯二酚建設項目采用北京一公司研發成功的苯酚催化氧化法制取對苯二酚生產技術,主要原料為甲醇、苯酚,2012年初取得濰坊市安監局設立安全審查批準手續,未取得安全設施設計審查批準手續,發生事故時項目正在建設中。后來該公司技術負責人劉錫田在網上發現魯東大學副教授胡玉才發表的論文《苯酚催化氧化制對苯二酚的兩步法工藝》,論文稱該工藝可提高苯酚的轉化率。公司決定采用其技術試試,于是聯系胡玉才并與他簽訂技術轉讓協議,購買其研發的技術。協議中規定胡玉才向高密市海屹精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轉讓兩步法制對苯二酚技術中的第一步(苯酚氧化制對苯醌)實驗室研究成果,高密市海屹精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實驗場所、儀器、原料等必備條件,在胡玉才指導下完成小試工作。
三、事故經過
2012年5月31日晚上,該公司開始在高壓反應釜中通入氮氣進行試壓,壓力達到35公斤后,保持到6月2日上午8時,壓力當時為31公斤,然后將壓力卸掉。試壓結束后,在胡玉才的現場指導下,利用高壓反應釜及氧氣鋼瓶根據胡玉才提供的工藝,將小試的原料(甲醇和苯酚)數據簡單放大了2000倍進行實驗。當天上午8時至12時用蒸汽將100公斤固體苯酚加熱融化,12時先用真空泵將一桶甲醇(約160公斤)吸入到反應釜中,再將化成液體的苯酚抽進去,13時將剩余的4桶甲醇(約640公斤)全吸到反應釜中。大約15時左右,開始加入10公斤氯化鈉(工業用鹽)和15公斤硫酸銅兩種固體催化劑,同時開啟攪拌,并將投料口密封,反應釜保持常溫30-35度之間。胡玉才帶領2名工人在氧化反應釜平臺上操作。16時開始用氧氣瓶通入氧氣。16點30分左右,胡玉才要求電工把變頻器的速率由10赫茲調快到15赫茲。16時45分左右,反應釜周圍突然噴出火球,現場崗位操作人員王健、高玉祥,陪同胡玉才來公司并在現場查看的魯東大學講師邢國秀、現場指導人員胡玉才等4人被反應釜中噴出的物料燒傷,后經搶救無效,王健、胡玉才死亡。
四、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反應釜加入物料甲醇、苯酚,通入氧氣后,反應釜內形成甲醇與富氧的爆炸性混合氣體,在攪拌的過程中,反應釜的攪拌速率增快,加速了反應釜內靜電的集聚,雖然該反應釜有靜電導除設施,但在加速攪拌過程中產生的靜電難以及時導除,發生靜電局部集聚,引發反應釜火災事故。
(二)間接原因
一是技術工藝不具備在生產裝置進行實驗的條件,實驗前未進行風險評估,這次實驗沒有制定具體的實驗方案、操作規程和相應的事故應急處置預案;胡玉才研發的技術僅在實驗室實驗成功過,未經任何部門認定,不具備在生產裝置進行實驗的條件。
二是違反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的有關規定,不采用設立報告批準的北京圖濱新硅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成熟工藝,而是購買實驗室工藝在生產裝置上進行新工藝實驗;
三是項目的設備、設施未安裝完畢,實驗時沒有使用必要的遠程控制安全設施如壓力、溫度、液位、流量集中檢測、控制、報警,反應釜加料量的連鎖控制,反應釜的壓力、溫度與氧氣加入閥連鎖、與冷卻水閥連鎖等自動控制設施。
上一篇:船舶煙囪大量冒火星事故案例
下一篇:廣東某市一小作坊火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