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概況及經過
1974年8月10日15時,北京農藥某廠污水處理站除油池因違章控除油池內廢渣致5人中毒死亡,9人中毒。
10日,安次縣萬莊公社武家營大隊3名農民在取得北京市農藥某廠污水處理站副組長同意后,與該副組長一起下除油池挖油渣作肥料。下池前,他們先將污水抽出,然后2名農民佩戴過濾式面具,1人在底下掏渣,1人站在腳手板上接力,另外2人在池頂接桶,半小時休息一次。14小時50分排出廢液后,掏渣的農民在第二次下池不久便昏倒在池底,腳手板上的農民在搶救時也中毒昏倒。附近的職工聞訊趕來進行搶救,其中未帶防護面具的的3人均昏倒在池內。帶防硫化氫過濾式面具氧氣呼吸器的十余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中9人中毒較重。直至向池內吹入兩瓶氧氣后,才將中毒的14人救出,其中5人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l.除油池原為處理樂果、敵敵畏廢水用的,自1974年5月硫化堿投產后又增加了硫化堿廢水,致使硫化堿廢水遇樂果、敵敵畏生產中含有氯化氫及氯乙酸等產生硫化氫。北京市防疫站于事故后5天,在廢水池內距液面l米處測得,池內空氣中硫化氫含量超過最高允許濃度35倍,苯超過347.5倍,且該數字為5天后的樣品,已低于事故時的濃度。
2.污水處理站的副組長違反化工部頒發的關于罐內作業的有關規定,未辦理許可證,未進行分析,也未設監護人便擅自同意并進入廢水池協助作業。
3.進池挖廢渣的農民未經培訓,不熟悉面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4.三名參加搶救的人員違反有關規定,未佩戴面具便進行搶救而導致中毒。
5.戴防硫化氫過濾器參加搶救的人員違反規定,在含硫化氫350毫克/立方米,苯13900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反佩戴可防氨、硫化氫的過濾式面具進池搶救,引起急性苯中毒。
三、防止同類事故的措施
1.嚴格執行進罐作業的規定。
2.教育廣大職工了解本崗位所接觸的物料的種類、性質及防護措施。各種防毒面具應定點存放,專人保管,以保證使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