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概況及經過
1981年4月3日6時40分,山西省某市某化工廠苯酚車間中和崗位煤氣沖破水封導致3人中毒死亡。
是日l時30分許,該廠苯酚車間中和工段苯酚水泵發生故障,堿熔工段被迫停車待料。4時20分通知煤氣工段,并將七臺堿熔鍋的煤氣閥門全部關閉。5時酚水泵修復開啟。6時20分堿熔工段開車,在通知煤氣工段后又將7臺堿熔鍋的煤氣閥門全部打開。6時40分,中和工段亞納溶崗位的操作人員去通知放料崗位的人員放料時,發現1名工人倒在中和崗位操作臺南邊的小平臺樓梯上,另外2名工人倒在水平臺上。3名工人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煤氣水分離器的設計存在重大缺陷,不符合有關發生爐煤氣站設計規范的規定。9車間煤氣工段煤氣管道出口的最大工作壓力為1150毫米水柱,按規定要求,最低有效高度為1150+500 = 1650毫米,但該水封的有效高度僅1260毫米。
2.該廠使用煤氣的車間共有9個,但當天晚上使用煤氣的車間僅有3個,且99%以上由苯酚車間使用。因此,盡管9車間采取了降低風壓、減少供量等措施,但整個管道的壓力升高,將水封液面沖破。
3.工藝布局不合理,煤氣水封位于室內,中毒人員所在的平臺地勢較高,距水封僅8.8米,加之有排風筒和水庫房遮檔,逸出的煤氣極易積聚,中毒人員也不易被發現。
4,氣水分離器未落實到具體人進行管理,以致水封發生泄漏后未及時發現。
5.向煤氣工段發出減量通知后,立即關閉煤氣閥門,習慣做法不當,可使煤氣總管的壓力迅速增高。
三、防止同類事故的措施
1.將煤氣水封移至室外,取消操作臺,改建隔離操作室。
2.全廠煤氣生產、使用的指揮權,收歸廠部生產調度室。
3.整頓加強安全管理機構,重新審定安全技術規程,對不符合設計規范的設備立即進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