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經過
2007年10月8日早,某工廠電鍍工李某按規定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后開始工作,8:30,李某和同事王某開始配制電鍍液。9:30,李某感覺到左手拇指開始疼痛,當即用清水沖洗約5分鐘,但疼痛未緩解,后經職業病防治院確診為氫氟酸灼傷。
事故原因
事故發生后,該廠安全管理部門就事故原因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李某為電鍍車間的一名電鍍工,工作任務是把各種化學品按比例在電鍍槽內進行配制,其中一種化學品就是高濃度氫氟酸。
造成李某拇指灼傷的直接原因是違章操作。按照該廠《電鍍工安全操作規程》規定:“在配制電鍍液時必須穿戴好一切勞動防護用品,”“……要特別謹慎使用氫氟酸,在使用時手指或皮膚一旦沾上,應立即徹底沖洗,就醫!
在開啟盛裝氫氟酸溶液的桶時,由于桶內蓋密封比較嚴,戴膠手套不方便操作,李某遂換戴線手套并用隨身攜帶的鑰匙撬動桶蓋,致使氫氟酸溶液浸到線手套上,導致拇指被氫氟酸灼傷。
氫氟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和毒性。接觸低濃度氫氟酸時,因其刺激眼結膜和鼻粘膜,可產生流淚、流涕、噴嚏、鼻塞等癥狀。皮膚接觸后可導致疼痛及灼傷,疼痛漸劇直至難以忍受,2—3天后方可緩解。
操作人員接觸高濃度氫氟酸時,可引起鼻、喉、胸骨后燒灼感、嗅覺喪失、咳嗽、聲嘶,嚴重時會引起眼結膜、鼻粘膜、口腔粘膜頑固性潰瘍、鼻衄、甚至鼻中隔穿孔、支氣管炎或肺炎,有時伴隨惡心、嘔吐、腹痛、氣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更嚴重時甚至可引起反射性窒息、中毒性肺水腫或呼吸循環衰竭。皮膚接觸高濃度氫氟酸,立即發生疼痛,初期皮膚潮紅,逐漸轉暗紅、干燥,創面蒼白、壞死,繼至呈紫黑色或灰黑色,也可形成水皰,內含咖啡色液體。不及時處理則造成潰瘍,不易愈合,處理不當可影響骨膜和骨質。
事故防范
針對李某的事故教訓和氫氟酸的化學特性,特提出以下措施進行防范:
1.車間安裝通風裝置和排風設備,操作工人應正確佩戴和使用有效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包括長袖工作服、保護眼和面部的面罩或化學安全護目鏡、安全帽、膠手套和耐酸防腐鞋,操作現場應配置急救設施及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等。
2.由于氫氟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從事氫氟酸操作的工人應了解其對人體的危害,掌握事故的應急預防和處理措施。企業應對日常操作和應急措施進行全面培訓。培訓應結合生產特點、作業環境、危險危害區域、設備設施狀況、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崗位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以及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正確佩帶、使用方法等。
3.從技術上改善氫氟酸溶液桶內蓋的開啟工具,避免出現類似情況。
4.企業應在氫氟酸使用場所按標準懸掛警示標志,設置安全告示牌,注明氫氟酸的“名稱、類別、危害分級、防護措施分級、警示詞、危險性、特性、健康危害、急救”等內容。此外,使用現場應設置“氫氟酸安全技術說明書”,以指導員工按規定進行操作。
5.當事人一旦沾染氫氟酸要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到職業病防治院或有專業資質的醫院進行診治,防止延誤時間,使病情惡化。在診治過程中要積極配合醫治,說明導致灼傷(中毒)的物品名稱、事故發生時間等,防止誤診。
6.加強班組監督管理和規章制度的執行力。李某違章操作,而王某對他的違章行為卻熟視無睹,未加制止,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企業要加強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安全管理要“嚴”,各級人員嚴格抓好安全管理制度的貫徹和執行,提高監督檢查責任心;發現問題解決要“早”,不推、不等、不靠,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安全隱患。
下一篇:一起氫氟酸灼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