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六日電 重慶開縣“一二·二三”井噴事故發生后,中國鉆井專家高德利教授在接受采訪時推測,羅家16H礦井很可能是在起鉆過程中發生了意外。
高教授在網上看過事故的相關報道,根據目前狀況,高德利介紹說,用于鉆探的鉆桿是中空的,在鉆井過程中要用泥漿不斷灌入鉆桿,這時巖層鉆鑿開的巖屑就會沿著鉆桿外壁上返回地面,同時特制泥漿也保持了鉆桿內、外壁的壓力平衡。目前鉆井采用兩種方法:一、欠平衡法,二、過平衡法。采用欠平衡法時,鉆桿里的泥漿壓力(即所謂的液柱壓力)小于地層的壓力,這種方法因能有效保護油氣藏,且利于油氣的噴發,經常會用于天然氣的鉆探中。
高教授說,但這種方法也有難度,泥漿和地層兩者之間的壓力差必須要控制在一個安全范圍內,一旦失控,就會發生井噴。因泥漿壓力小于地層的壓力,所以過平衡法極少會發生井噴事故,不過也不能排除意外。如果某段地層中的油氣藏存在著異常高壓,而在勘探中卻沒有預測到,鉆桿如果打到這個部位,就會發生井噴事故。
“目前中石油方面確定了控制天然氣井噴的技術方案實施壓井,主要是用泥漿灌入井下,封堵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蔓延。”高德利建議說,如果火勢太大,可以另外斜挖一口與井噴井相通的救險井,然后把泥漿從救險井里灌入,最終同樣可以達到壓井的作用。
高德利又補充說“中國的井控技術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海灣戰爭時,伊拉克很多著火的油井都是由中國專家負責壓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