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生產過程的作業活動和服務工作中,客觀存在著現實的和潛在的各種危害因素,如高處作業中存在著高空墜落造成人員傷亡的實際危險;土方開挖存在著塌方壓死人的潛在危險;長期運行的220 kV主變壓器,如果一直沒有進行吊心檢查維修,則存在著突然爆炸毀壞設備的潛在危險等等。因此,在作業開始前,一定要對設備、設施、現場環境、作業方案和作業人員進行狀況分析,找出危害因素,做好危害因素的識別工作,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事故的發生。
尤其在設備大、小修的檢修工作中,拆下待修的各種設備會占用相鄰的場地。上有行車,中間可能有人在施焊,地上各專業同時作業,相鄰機組設備還在運行,檢修環境很復雜,稍不留意就可能發生人身傷害、火災、設備等事故。為確保檢修工作中的人身、設備和環境安全,許多電力企業采用了檢修作業指導書、危險點控制卡等辦法 在檢修工作中應做好下列安全工作:
1 識別危害 評價風險?
由于完成檢修作業過程中要發生人、設備(設施、工器具)、環境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因此,首先要識別可能存在于三者自身和相互關系中的各種危害因素,并評價每一種危害 因素可能帶來的風險,然后采取針對性很強的控制風險的措施來控制事故的發生。
1.1 危害識別范圍的基本規定?
識別危害因素的范圍有以下基本規定:①針對常規的、非常規的作業活動。無論是計劃檢修還是臨時檢修,都要進行危害識別,做好識別危害因素的安全工作;②針對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的活動。包括班組人員、臨時到訪人員、來現場檢查工作的領導等,都要注意是否存在危害因素;③針對作業場所內的所有設備、設施。包括正在檢修、周圍正在運行的設備,承包方的設備、工器具等都要識別;④針對周圍環境狀況。包括作業場所周圍的大環境和每一個小作業場所的人、物 和環境,都要納入到每項的具體作業識別中。
1.2 識別危害因素要考慮的問題
在作業活動中識別危害因素有3個問題要考慮:①考慮有何異常。分析判斷人、設備、現場環境狀態,看存在什么危險源(傷害源),即存在什么不利條件和異常狀態。②考慮會傷害誰或傷害什么。按作業程序一步一步分析、判斷異常狀態轉化時誰(或什么)會受到傷害。③找出觸發條件。分析、判斷傷害可能怎樣發生,即發生傷害的觸發條件可能是什么(材料老化可能發生崩折傷人;工器具、設備、設施有異常,受力后會發生嚴重后果;廠房、構架老舊,暴雨后現場有坍塌可能;操作程序顛倒、人的行為異常可能因違章帶來危害;起吊前物件綁扎不牢會發生掉物傷人或砸毀設備等等)。要從這些問題中去識別出各種危害因素,這是一項細致工作,要求檢修班組的員工及其上一級領導、專工指導班組員工把知識、經驗和耐心結合起來,在作業前做好這項工作,千萬不能急躁;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動就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好機會,同時也提高了安全日活動的質量。
1.3 怎樣去充分識別危害?
(1) 作業前首先要檢查準備工作和作業方案是否符合相關法規、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的規定。如果在作業程序中要求注明的規章未注明,作業時就可能存在因作業人員不熟悉、不記得有關規程而違規的危害因素;如果不是經過審批的標準化程序安全作業方案,而是臨時擬定的工作程序(即工作步驟),則作業前班長要對程序再審核一次,防止存在程序顛倒或漏項的危害。
(2) 對照《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從中發現這二十五項有關措施是否被疏漏,如果疏漏,可能會因措施不力而成為引發事故的根源。?
(3) 重視企業內外同類作業發生過的事故原因。從中判斷本次作業的準備工作是否存在同類的危害因素,這一點說明平時學習“事故通報”,聯系本企業、本車間(工地、工區)、本班組的實際多么重要,必須防止同類事故重演。
(4) 對照作業指導書、危險點控制卡中已有的安全注意事項,看是否有遺漏。要用這4把尺子來衡量危害識別的充分性,一個都不得遺漏,不能搞形式主義走過場。
1.4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風險評價,即評價識別出的危害因素可能轉化成什么性質、什么程度的危險,并確定一旦轉化成了事故是否在可承受范圍的全過程。對不可承受的風險必須優先加以控制;風險控制,即對生產活動中的危害因素進行識別,評價風險性質和嚴重程度后,優化組合各種風險控制技術,實施有效控制、管理和監督,及時有效地控制風險,達到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標。
?
下面是一個未做好危害識別、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的例子:2002年初,某單位在一次500 kV線路架線的準備工作中提前放2根千米長的牽引繩時,技術要求2根牽引繩靠近的兩頭不能連接,因為其上方有110 kV帶電線路在運行,存在觸電的危害因素和風險,要等到運行線路安排停電放到地面后再連接,以避免發生觸電事故。雖然在現場有監督人員,但是,2根牽引繩靠近的兩頭在放牽引繩的過程還是被連接了,連接就是危害因素轉化成事故的觸發條件,結果,2根變1根后的牽引繩在提拉上升準備放到桿塔上的過程中碰到了正在運行的線路(110 kV線路比500 kV 桿塔矮),造成了在一端拉牽引繩的臨時工死亡5人、傷3人的重大事故。這就是作業前沒有做危害識別、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的典型例子。在該案例中,由于技術要求未被作業人員特別是臨時工理解(班前會未開好)因此現場監督未起到好作用。可見,識別危害、評價風險并對各種危害因素和風險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控制程序, 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安全工作。
2 做好風險控制工作
作業前認真識別全危害因素,準確評價風險性質和嚴重程度之后,對風險必須采取對應的、有力的控制技術和有效的管理、監督,及時控制異常等危害因素和風險,不使其轉化成傷害事故,即全面做好風險控制工作。?
(1) 風險控制的決策工作。通過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方法略)以后,可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確定風險控制對策:①對不可承受的風險,必須立即采取措施。為降低此風險不限成本,只有風險已降低時,才可開始作業。若花費很多、投入的資源已成了企業重負時仍不能降低風險,則必須禁止此項作業。②對嚴重風險,要采取緊急行動,用強有力的措施降低風險。③對輕度風險,要采取措施,努力降低風險。④對輕微的可接受的風險,加強監督,要確保原有措施的有效性得以維持。
(2) 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應考慮的因素。為控制不同級別的風險,從不可接受的風險到輕微的風險,可按下列順序選擇、采用預防控制措施:①如果可能,用安全產品取代危害品,完全消除危害或危害源;如果不可能,應改用危害性低的物品或產品,努力降低風險。②考慮將危險源與工作人員隔離。③采用安全技術,包括各種安全防護裝置、保護裝置,確保投入率和功能完好率,改善控制力度。④將技術措施與程序控制結合起來,提高預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⑤使用好個人防護用品,作為作業人員,必須有保護自己的意識。⑥編制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計劃,包括疏散計劃。?
(3) 要制定標準化程序安全作業方案。只采取了預防控制措施是不夠的。大到一個工程,小到一個作業項目,不僅要在作業開始前做好危害識別、風險評價和采取預防控制措施,并且必須制訂程序化的安全作業方案;有的電力企業稱為標準化程序安全作業方案,或稱作業程序安全控制法,其主要內容和程序如下:①作業項目。即作業名稱,例如:密閉容器內焊接作業。②明確范圍。即界定本作業區域,作業人員不得逾越范圍干別的工作。③明確目標和指標。即本次作業必須達到的安全目標和為此要在作業全過程執行的、必須達到的各項指標。④職責與分工。界定本次作業有關人員,包括:工作負責人、焊工、監督人員,準備工作有關的專工、工作票許可人、簽發人。有關本次作業的人、財、物、技術等必須落實安全責任要明確。⑤識別全危害因素。包括人員、設備、環境三個方面,過去、現在和未來已發生和將可能發生的危害。⑥準確評價風險的性質及轉化時可能達到的嚴重程度,并找出轉化的條件,即觸發因素。⑦把預防措施程序化。按作業步驟,把預防控制措施按作業步驟的順序編成控制程序,并對作業人員由專工進行預防措施和控制程序的培訓,到了現場,工作負責人還要結合現場新情況,開好班前會。⑧實施作業程序控制。按作業程序寫明的步驟和注明的有關法規、制度等要求實施安全控制-管理跟綜-現場有效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不符合”(即存在的偏離標準的問題)-跟蹤“不符合”的糾正和驗收糾正效果-直至實現目標完成任務。⑨ 分部驗收和整體驗收。以實現目標作為驗收檢修任務完成的唯一標準。
(4) 檢修中確保人身安全必須做到的“五個一定”。①作業前一定要開好班前會。詢問每一個作業人員,做好相應的工作安排,工作負責人要說清楚本次作業任務、作業范圍和要實現的目標。②班前會上一定要結合現場新情況,特別是環境的新情況,詳細說明技術要求,當作業人員中有臨時工時尤其要結合現場講清楚,直到臨時工都理解、明白。③工作負責人一定要作本次作業風險控制工作的詳細說明。指明危害因素和觸發條件,強調可能發生的危害性質和嚴重程度,強調相關規程、規定,明確宣布作業人員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控制措施和程序落實到人,并簽字。④作業人員一定要認真執行程序。誰違反了程序,同班作業人員要象制止違章一樣制止違反程序,因為標準化程序安全作業方案是經過審核批準的,程序就是生命。⑤作業全過程,一定要有現場監督(或安全員、或監理單位的監督人員),監督人員必須盡職、盡責,起到監督及時、正確、有效地好作用。
3 提高生產人員的素質
員工素質高的重要標準是:①施工、運行、檢修,管理、監督各崗位員工懂得并如實執行具體業務的相關標準,達到施工、運行、檢修相關標準的要求;②一切生產活動中,包括操作、作業人員,支持和服務的管理、監督人員懂得并堅決履行依法管理、遵章指揮、遵章操作、依規監督的安全職責,并做到一絲不茍、做嚴、做細、做實;③異常等危害因素會預先識別,危害因素的風險性質及嚴重程度會評價,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風險控制工作的預防措施和控制程序;④懂得安全生產中的控制、管理、監督工作都要程序化,并且執行十分到位;⑤善于總結,求真務實,持續改進控制、管理和監督工作,不斷提高安全工作的實際水平, 因而收到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的績效。
上一篇:加油站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
下一篇:車間安全評價在攀鋼集團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