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時間緊、任務重”背后的隱患
2005-12-05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在一些為了獻禮、慶賀、趕吉日的工程動員、總結會上,常能聽到“時間緊、任務重”的提法,以示工程與取得業績的艱難程度,卻完全忽視了“時間緊,任務重”背后的隱患。
每項電力工程,經過設計院、所反復勘察論證設計后,其工作量,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工程進度,人員組織,經濟效益,現場容量等等,總是相適應的。為了獻禮、慶賀、趕吉日,制造出來的一些“時間緊、任務重”工程是不可取的,它們的背后潛藏對安全生產的巨大威脅。
有些人置設計不顧,按著既定的獻禮時間、慶賀時間、吉日時間來硬性規定工程完成時間,才造成了“時間緊、任務重”的被動局面。
時間緊,要完成任務,常見的是人海戰術。于是乎,為了搶時間,在施工進度網絡圖上不能并列的作業,并列展開;不能多層作業的,也多層作業;須禁火的和需用火的同區作業;交*作業、人員超容量作業,一切都顧不得了。這樣勢必造成現場混亂、管理無序與指揮失控,看似熱火朝天的工地,卻處處潛藏安全隱患。
時間緊,要完成任務,常見的是越過常規的操作程序。有意無意地不按操作標準操作,有的表現在不填寫操作票、工作票,有的安全措施不到位,也湊合著干,這樣通常嚴格的安全生產秩序受到干擾,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帶來極大的侵害。
時間緊,要完成任務,常見的是放松工程質量管理尺度。許多要按階段驗收的,無法按階段驗收;許多要到時間,才能進行的下一步的,等不得時間到,就展開下一步工作;許多質量報告得不到準確的答案,就進行下階段的施工;許多在精度范圍內,時間充?梢蕴岣叩燃壍,也只求其次。諸如此類的事,一切被“時間緊”逼得讓了路。
時間緊,要完成任務,常見的是剝奪職工休息的權力。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延長下班時間成為常事,有的幾十小時甚至幾天幾夜不合眼,在這樣的狀況下工作,必定會造成身體疲勞,精力不集中,記憶減退,精神晃忽,嚴重動搖了安全生產的基礎。眾所周知,在生產事故中,職工的疲勞是人身傷亡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不用談影響了職工身體健康,侵害到職工的合法權益了。
而另一方面,完成了“時間緊,任務重”的工程后,僥幸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也給管理者面子裝了金,增添了政績,故此總有熱衷者。其實,“時間緊、任務重”工程,往往容易出現重大的安全、質量問題,不幸言重,政績與經濟效益就更無從談起,勸熱衷此道者,切不可抱有絲毫的僥幸心理。
抓電力生產,就是要盡力避免催生“時間緊,任務重”的管理者。我們的管理者都應該是自覺地科學地按照工程進度組織生產者,這是生產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素質,更體現一個管理者的崇尚科學的精神。
抓電力生產,就是要盡力避免人為造成的“時間緊,任務重”工程。嚴格按照工程設計的質量、安全與進度全面控制,這是電力工程科學化管理達到何種程度的一個標志。
抓電力生產,就是要科學地管理,按設計質量要求施工,按設計工程進度施工,環環相扣,才能保證工程進度、安全、質量、效益的統一,出精品工程。
一般來說,經過設計院、所設計的電力工程,都是多個方案中的最佳方案,這個最佳就足以確保時間、任務、質量、安全、效益最和諧的結合。這就是科學施工的基礎,違反這個規律,必定會給工程質量安全種下苦果。
筆者認為即使對事故搶修、救災等一些不可預測的事件,都應該按預案展開工作,更何況正常的電力工程,就更沒有理由為了獻禮、慶賀、趕吉日,給安全生產埋下重大隱患。
完成工程設計,就像一出戲有了劇本,施工管理則像導演的二度創作,其間有管理者充分發揮才能的余地,例如引進先進設備、優秀人才,及時運用新發明、革新成果,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帶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縮短工程時間,這決不能與為了獻禮、慶賀、趕吉日者采取的措施可同日而語的。
讓那些為了獻禮、慶賀、趕吉日制造出來的“時間緊、任務重”工程,遠離電力事業;讓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忘記安全生產;讓我們電力生產管理者都能自覺地按照電力科學規律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