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職業健康安全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著世人矚目的高速增長,但作為人類社會進步重要內容之一的職業健康安全卻遠滯后于經濟建設的步伐,重大惡性事故頻繁發生,職業病人數居高不下。
1998年全國工礦企業發生工傷事故15372起,死亡14660人。在發生事故的煤礦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73起,平均5天發生一起,這些事故每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5億元左右。另外全國煤礦塵肺病患者有12.1萬人,醫療費用每年高達12億元。由此可見,我國煤礦的職業健康安全狀況不僅嚴重的威脅著企業職工的生命和健康,而且也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并給我國的國際聲譽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我國作為ISO的正式成員國?熏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剛提出時就十分重視。1995年1月,針對ISO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問題,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向國內外有關部門征求意見,并多次組織國內外有關部門參加了ISO舉行的一系列有關職業健康安全問題的技術活動。
——1996年3月,成立了由原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原勞動部組成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標準化協調小組”,并于1996年6月召開了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問題的國內研討會。
——1996年中國標準研究中心立項并完成了科研課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標準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國家標準的前期研究”。
——1996年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和中國國家進出口企業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一直跟蹤國內外職業健康安全標準化認證工作的發展情況,組織人員研究并翻譯了OHSMS18001:1999《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
——2001年,由中國標準研究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和中國國家進出口企業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共同制定了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并正在制定GB/T2008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指南》。
二、煤礦企業推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我國煤礦職業健康安全狀況不盡如人意,除了有煤層賦存條件復雜,技術裝備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客觀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沒有突破傳統落后的管理方式。長期以來,我們多從技術的角度來進行職業健康的管理。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職業健康安全有所改善,但整體效果不明顯。
我國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多屬傳統型,缺乏現代科學管理理念。傳統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往往是“經驗型”和“事后型,過分注重經驗,對事故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習慣于事后總結吸取教訓。基本上是采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的程度作業。但是,現代化的煤礦安全管理更需要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顯著特征是系統化管理,是以系統安全思想為基礎,從企業的整體出發,把管理的重點放在事故預防的整體效應上,管理的核心是系統中導致事故的根源——危險源,強調通過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來達到最佳安全狀態。因此,在我國煤礦企業建立和實施現代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實現安全生產,就變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三、煤炭企業推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作用、價值和意義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企業必須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做出承諾,并定期進行評審,以判斷其執行情況,同時,規定企業制定相應的制度跟蹤國家法律、法規的變化,以保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用法律、法規的時效性。
另一方面,作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產物,煤炭企業遵照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標準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強制性政府指令為主要行政手段的單一管理模式,將安全管理與企業管理融為一體,使消極、被動的管理行為,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同時運用市場推動力,依靠合同制約,制度聯結,在企業管理體系內形成鏈式反應,積極推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目前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問題逐漸成為國際社會日益敏感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把職業健康安全和貿易合作聯系起來,并以此為借口設置障礙,形成貿易壁壘。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系列標準采用國際統一要求,在實施過程中,體現了標準化管理的一致性,隨著國際市場一體化時代的到來,OHSMS、ISO9000和ISO14000三張國際標準化管理通行證,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貿易壁壘,為在世界上謀求合作伙伴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煤炭企業推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助于提高煤炭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大大改善煤炭企業安全生產被動局面,增強煤炭企業競爭實力,改善與相關組織的關系,實現煤炭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效結合,促進煤炭企業管理工作與國際慣例接軌。
(作者單位:永城煤電公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