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健康安全審核的類型
職業健康安全審核可以按兩種方式進行劃分:一種是按側重的主題事項劃分,可包括符合性審核、風險審核、安全程度審核、事故隱患審核、事故原因審核、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等;另一種是按審核方和受審核方的關系劃分,可分為第一方審核、第二方審核和第三方審核。后一種劃分方式已在ISO14000的審核中介紹,在此介紹第一種劃分方式。
按主題事項劃分,可以分為如下內容。
1、符合性審核
符合性審核是最基本的一種職業健康安全審核,內容是對照職業健康安全法規,檢查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狀況的符合性。職業健康安全法規的符合性是對組織的最基本要求。符合性審核的審核依據包括國家及地方的職業健康安全法規,行業、企業制定的有關規定,國際公約和職業健康安全標準等。符合性審核要求審核員熟悉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標準知識,并能根據其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
符合性審核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找出適合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第二階段是對照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標準判斷企業的符合性并給出審核結論。鑒于符合性審核是與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緊密相關的,因此審核結論一定是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并經過充分的分析。
2、風險審核
風險審核也稱為風險評價,是判定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或者二者的結合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風險評價針對不同的目的和對象,需采用不同的方法。風險評價的過程一般包括:分析評價目的和對象,選擇評價方法,確定評價標準或準則,實施評價,得出評價結論。風險評價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評價人員掌握安全技術、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及評價技術等專門知識。
3、安全程度審核
安全程度審核是檢查、評定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狀況,得出安全程度結論的過程。安全程度審核通常以安全檢查的形式出現,一般用擬定好的表格式標準來對照、檢查和評定。
4、事故隱患審核
事故隱患審核是針對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進行的檢查和評定。事故隱患審核的主題內容針對的是組織所存在的可能導致事故的缺陷。
5、事故原因審核
事故原因審核是指在事故發生后針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的調查過程。事故原因審核的主要任務是查清事故發生的經過,找出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責任,吸取事故教訓,提出預防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
6、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是客觀地獲取審核證據并予以評價,以判斷一個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準則的、一個以文件支持的系統化驗證過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綜合性非常強,它包括符合性審核、風險審核、安全程度審核、事故隱患審核、事故原因審核的部分甚至全部。
(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的過程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過程大致可分為審核提出、審核準備、現場審核與審核報告、糾正措施的跟蹤與證后監督等四個階段。在具體的審核過程中第一方審核和第三方審核稍有區別。以下介紹審核程序。
1、審核提出階段
審核的提出根據不同的審核類型和目的而有較大的差異。第一方審核多是組織為了加強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利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建立組織自身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并且按標準條款的要求定期地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內審,以不斷改進組織的安全生產績效。此外,組織為進行第二方審核或第三方審核往往在進行審核前先實施內部管理體系的審核,發現問題,進行整改。因此,不論出自何種目的,其內部管理體系的審核一般已列入組織的年度計劃,由主管部門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按計劃實施。第二方審核一般是為滿足供需雙方的合同需求,依據雙方供需關系,共同商定合同條款或選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全部或部分條款的要求,作為合同條款的基礎,由供方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需方則依據合同條款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對供方的管理體系進行審核。第二方審核一般是由需方提出共同商定審核時間和審核計劃。第三方審核是為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獲取認證注冊的審核,一般由委托方或受審核方向有資格的審核認證機構提出申請。
2、審核準備階段
經審核機構初步評審確定受理申請后,即進入審核準備階段。這階段的主要活動包括:簽訂認證合同,委托方或受審核方向審核方提交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及必要的相關文件,任命審核組長,組成審核組。
3、現場審核與審核報告階段
與前面的ISO14000審核類似,同樣包括第一階段審核和第二階段審核,具體內容不再敘述。
4、糾正措施的跟蹤與證后監督階段
這階段的具體活動包括:糾正措施的追蹤、批準注冊、頒發證書、證后監督審核。
上一篇:煙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
下一篇:運用OSHMS構建安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