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梯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與其它機電類設備一樣,電梯也需要定期檢查、保養和維護。通過檢查、保養、維護,使之達到相關技術要求,并保證電梯可靠運行,降低故障率和延長電梯設備的使用壽命。
如何保證電梯使用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電梯維修規范》、《電梯監督檢驗規程》、《山東省電梯維護保養要求》等相關要求從法律法規、技術規范上都做了詳細的要求和說明。
做為電梯安全使用的責任主體——電梯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電梯管理制度,委托有資質的維護保養單位進行維護保養。使用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電梯的安全全面負責。安全管理人員應當按規定取得特種作業人員證書,并對電梯使用情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電梯使用單位應當與電梯維護單位簽訂維護保養合同,落實電梯維護保養內容。加強電梯日常安全管理,建立電梯使用管理制度,電梯鑰匙由專人管理,必須由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的人員使用。
電梯使用單位應當保證電梯的用電、消防、防雷、通風、通信等系統安全可靠;保證機房、井道、底坑無漏水、滲水現象;通往機房、底坑等通道暢通無阻,照明充分;保證機房溫度、濕度等使用環境符合國家標準。電梯緊急報警裝置應符合相關要求,當電梯困人時該緊急報警裝置與救援服務持續聯系,并及時通知電梯維護保養單位。
電梯使用單位應當對電梯維護保養質量進行檢查,并對維護保養記錄簽字確認。及時將維護保養記錄歸檔,保證安全技術檔案完整。在接到維護保養單位發出的電梯安全隱患告知后,應當及時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電梯使用單位應當在電梯合格使用到期前30日內,報當地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對電梯進行定期檢驗。
同時,做為“電梯醫生”——維護保養單位,應當按照《機電類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規則》的規定取得相應資質,在資質范圍內開展業務,不允許以任何形式的分包和轉包,并對其維護保養的電梯安全性能負責。在維護保養過程中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保證電梯技術性能符合相關技術標準要求。
電梯維護保養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設備作業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且現場作業人員不得少于兩人。作業中應落實現場安全防護措施,保證安全。
電梯維護保養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要求的項目和內容進行相應的維護保養工作,并做好記錄。維護保養過程中發現電梯存在安全隱患且超出維護保養內容時,應及時書面告知電梯使用單位,提出消除隱患建議。
保養人員在保養作業中,各控制回路原則上不允許短接,由于工作需要時,應使用專用短接線;短接操作應符合企業標準要求,并在作業結束時立即復原,所使用的短接線應如數拆除清點,并由相關人員確認。
電梯保養單位在接到故障通知后,應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理。當發生電梯困人情況時,維護作業人員抵達最長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對偏遠地區,可以通過全同約定抵達時間以及在最短時間內解救被困人員的有效方法。
電梯維護保養單位應配合電梯檢驗機構對所維護保養的電梯進行定期檢驗。
做為電梯的使用單位和維護保養單位,如果能夠從責任、安全、義務的角度出發,做好自己應做的一切,才能真正保證電梯可靠運行,降低故障率和延長電梯設備的使用壽命,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人員、設備安全。
上一篇:起重機械事故發生的類型
下一篇:對電梯限速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