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鋼材的脆性和脆化
鍋爐壓力容器常用的制造材料是低碳鋼和低合金鋼,這些材料一般都具有較好的綜合性能,不但有一定的強度,也有一定的塑性和韌性。鍋爐壓力容器的脆性破裂事故,在國內外均屢見不鮮。特別是高壓大型鍋爐壓力容器,脆性破裂更為常見。
產生脆性破裂的一個基本原因是,鋼材在特定條件下會產生脆性或脆化。脆性是特定外部條件導致的鋼材韌性降低,一旦外部條件消失,鋼材的韌性一般可以恢復;脆化是在一定條件下鋼材發(fā)生組織變化造成的永久性韌性降低。鋼材常見的脆性和脆化有:
冷脆性 指在0℃左右的低溫下鋼材韌性的明顯降低。相應的低溫界限叫鋼材的“韌脆轉變溫度”。低碳鋼及低合金鋼均有冷脆性,并常導致冷脆破裂。
藍脆性 指在200℃~300℃時鋼材的韌性降低,并常體現為應變時效。后者是指鋼材經冷加工塑性變形后,在室溫下長期放置或在中溫(對碳鋼為200℃~300℃)下短期放置,其韌性明顯下降的現象,常見于低碳鋼。
堿脆 也叫苛性脆化,指在高濃度堿性介質和應力的共同作用下,鋼材明顯變脆并導致破裂的現象,常發(fā)生在鍋爐鍋筒及接觸堿性介質的容器上。
氫脆 指鋼材接觸氫或含氫介質而導致韌性明顯降低的現象。
黑脆 即石墨化,指鋼材長期承受高溫,其滲碳體分解析出石墨,使鋼材韌性明顯下降的現象。多發(fā)生在長期承受高溫的低碳鋼、鉬鋼部件上。
二、脆性破裂的基本特征
1.容器沒有明顯的殘余變形,有些脆裂成塊的容器,將碎塊拼組起來基本上還是原容器的形狀,其周長與原周長相差無幾,壁厚也沒有減薄。
2.脆性破裂的斷口平齊且與主應力方向垂直,呈閃爍金屬光澤的結晶狀,斷口上常有人字形放射花紋,其尖端指向裂源———缺陷部位或形狀突變部位。
3.由于容器脆性破裂時材料韌性較差,破裂的過程是裂紋迅速擴展的過程,破裂速度極快,容器常裂成碎塊,且常有碎片飛出。脆性破裂的后果常比延性破裂嚴重。
4.名義應力是指承壓后容器器壁中大面積上的平均應力,脆性破裂時名義應力往往低于鋼材的屈服點,因而這類破裂常在正常操作壓力或水壓試驗壓力下發(fā)生,更難于防范。
5.由于常用的鍋爐壓力容器鋼材多有冷脆傾向,所以脆性破裂常在較低的溫度下發(fā)生,包括較低的水壓試驗溫度和較低的使用溫度。
6.破裂常發(fā)生于高強度鋼制造的容器及厚壁容器,這些容器材料的韌性較低,且承壓后器壁中的應力狀態(tài)復雜。
三、脆性破裂的預防
由于脆性破裂常在未超壓的情況下突然發(fā)生,所以防范的難度要大于防范延性破裂。通常需要對容器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修理、改造等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過程安全監(jiān)控。
裂紋是造成脆性破裂的主要因素,而應力集中是產生裂紋的重要原因。許多鋼結構破壞事故都是在應力集中處先產生裂紋,然后裂紋逐步擴展,到一定程度后快速擴展而破裂的。承壓部件結構形狀不連續(xù),焊縫及開孔布置不當,焊接結構設計及工藝不合理等,均可能造成應力集中,必須用切實可靠的設計、工藝措施避免或減小應力集中。
合理選材,確保材料在使用條件下具有較好的韌性。在低溫下使用的容器,其材料應按規(guī)定進行低溫沖擊試驗并合格。既要防止焊接、熱處理不當造成材料韌性降低,也要防止惡劣的使用條件造成材料韌性降低。
有的容器雖然工作載荷造成的名義應力不大,但結構中存在較大的殘余應力,殘余應力與載荷應力疊加,使得結構中的實際應力水平達到裂紋失穩(wěn)擴展需要的應力值,造成結構破裂。焊接殘余應力是焊制容器最主要的殘余應力,必須通過熱處理等方式消除焊接殘余應力。此外也應注意因冷加工變形、強制對口產生的殘余應力或附加應力。
對在用鍋爐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及早發(fā)現缺陷,及時消除或嚴格監(jiān)控,也是防止發(fā)生脆性破裂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