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中毒窒息十條規定(2)
2006-02-2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三、在有毒場所作業時,必須佩戴防護用具,并有人監護
凡能接觸到有毒物質的崗位或區域均稱為有毒場所。在有毒場所作業,為了自身的安全與健康,必須佩戴防護用具。因為毒物可以通過皮膚和呼吸道進人人體。有些物質還會直接對眼、皮膚造成傷害。
個人防護用具是保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所必須的一種預防性裝備。個人防護用具種類很多,接觸什么毒物、在什么場合就應該佩戴什么樣的防護用具。一般情況來講,排除毒害因素是改善勞動條件的根本性措施。但在一定條件下,如勞動條件差、危害因素大或集體防護措施起不到防護作用的情況下,使用個人防護用具就成為主要的防護措施。個人防護用具即使是作為預防性的輔助措施,在勞動過程中,仍是必不可少的生產性裝備,不可因此而被忽視。
個人防毒防護用具主要有: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護服、防護眼鏡、防護手套、防護鞋(靴)等。
在有毒場所作業,特別是進塔、人罐;下井、下溝作業時,除必須佩戴防護用具外,還必須有人監護。這是因為在進塔、人罐、下井、下溝到這些有毒禁區作業,情況相當復雜,除由于存在易中毒、易窒息等危險因素外,還由于作業隱蔽,聯系不便,一旦發生中毒窒息事故后不易被人發現,且進出困難,不便搶救,導致事故危險性擴大。因此,必須設專人在器外進行監護或進毒區作業要派人隨從。這樣,讓在禁區作業的人員心理上有了安全感,可以隨時保持聯系,可以隨時應付各種意外。在這些禁區,切不可一人冒險作業,魯莽從事。
例一:2002年1月31日15:30,某建設公司施工中,作業人員使用浸有四氯化碳的抹布進入新制作的罐內進行脫脂作業,由于罐內通風不良,作業人員也未戴防毒面具,作業過程出現中毒,監護人和班長先后進入罐內施救時也發生中毒。
例二:1999年10月7日10時,某石化總廠化肥裝置停車, 11日系統交出檢修,交出前沒有進行空氣置換,雖然加了9塊盲板,但有一條與之相通的氮氣管線盲板漏裝。22日在取樣分析合格并辦理了作業票后,某建設公司兩人去罐內作業,23日發現一人死在罐內,一人死在人孔邊,據分析為罐內氣體中氮氣濃度高致窒息死亡。事故原因之一就是作業現場罐外無人監護,導致發生意外時無人發現未能及時救護。
例三:1991年11月17日,某煉油廠脫制硫車間氣柜大班火炬崗位,一名操作員獨自去二催化瓦斯排火炬氣液分離罐脫水,罐底脫水閥后短管因堵塞拆開未及時裝回,形成就地脫水排放,本人又未戴防毒面具,造成硫化氫中毒死亡。
四、進入缺氧或有毒氣體設備內作業時,應將與其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絕
所謂缺氧是指特定環境范圍內空氣中的氧含量低于安全極限18%。因此,當人進入缺氧或有毒氣體設備內作業時,為了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與健康,對與設備相通的窒息性氣體和有毒物料的管道要加盲板隔絕,以防人員在設備內工作時,由于閥門關閉不嚴或誤操作而使有毒、有害介質串人設備容器內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
加盲板隔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由于化工生產連續性強,介質危險因素多,情況復雜多變,若單獨采用關閉閥門,加裝石棉板、橡膠板和水封等方法進行隔絕都不可靠。因為在化工生產中,閥門構件長期受內部介質的沖刷、化學腐蝕,其嚴密性能大大降低,總會出現微量、甚至局部泄漏。此類教訓,極為深刻。
例一:1999年10月15日,某公司停車檢修,18日進行蒸汽掃線交出檢修,某安裝公司承接該裝置酸性氣小分液罐破沫分離網更換任務。20日上午8時左右,兩名職工開始拆卸破沫分離網,作業前,車間技術員交代作業時人不要進罐,在罐外用耙子將破沫分離網及渣子耙出,但作業中一人擅自進入罐內掏渣子,一人在外接運,約15分鐘后,發生硫化氫中毒倒在罐內,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車間沒有充分進行吹掃、蒸煮、沒取樣分析、確診合格并采取盲板隔離措施的情況下就將設備交出檢修,致使罐內殘存有硫化氫,事故后1小時取罐內殘渣樣分析,上部氣相硫化氫濃度高達100毫克/米’。
例二:1989年11月10日,某公司芳烴廠重整車間加氫處理裝置分餾系統做氣密工作,反應系統準備裝填瓷球及催化劑。為防止氮氣串人反應系統,將分餾系統DA202與反應系統 FA202連接閥關閉,導淋及換熱器EA210的5臺低點放空閥均打開,反應器DC201底部接膠皮軟管引人工業風。11日11:30,對DC201做氧含量分析合格,13:30,車間進行了畫線工作,沒有出現任何異常情況。12日沒有進罐作業。13日8:00,車間工藝三班副班長帶人清掃DC201內臟物。8:50,副班長先去檢查工業風閥是否打開后,與另外3人爬上反應器頂部平臺,其中兩人下反應器后先后跌倒。副班長與聞訊趕到的安全員先后進入反應器內救人,由上邊人員放下安全繩將昏迷的兩名操作工捆上救出。不久副班長、安全員又相繼倒下。廠安全巡檢員戴著氧氣呼吸器,系了安全繩進入反應器,先后救出兩人,最后副班長、安全員及1名操作工經搶救無效相繼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是:車間未將分餾系統和反應系統用盲板有效地隔開,氮氣從分離系統通過內漏的閥門滲透到反應器;未辦作業證和未采取安全措施。
因此,通常情況下均采用加盲板進行隔絕。盲板的材質必須是鐵(鋼)板,而不能使用塑料、石棉等材質做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