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指標:
燃燒爐熱點溫度:900~950℃
液位:1/2~2/3
合成二氣<1.2Mpa
燃燒爐:上部:900—1100℃
吹風氣溫度:>300℃
蓄熱磚:850—1000℃
電機溫度:<60℃
余熱鍋爐壓力:0.4Mpa
鼓風機出口空氣:5000~6000pa
吹風氣:CO+H2≤5%O2≤0.5%
煙氣:O2<2%CO<0.2%
操作要點:
1、合成二氣燒爐溫度發生變化時。根據二氣總量爐溫及時調節空氣及二氣,達到燃燒溫度穩定。
2、吹風氣燃燒的溫度發生變化時,及時調節二次風閥。
3、蓄熱磚溫度>650℃以上,一般達到800℃以上才送吹風氣。
4、巡回檢查:
正常水位,煙氣、可燃氣不超標、不超溫運行,定時排污,鼓風機、引風機不超電流,各設備無異常響聲。
5、每60分鐘分析一次氣體成份。
停車:
1、通知造氣停送吹風氣。
2、停合成二氣,打開二氣放空閥,保證緩沖罐不超壓。
3、關二次風閥,停鼓風機,停引風機。
4、打開蒸汽放空閥。
5、保持鍋爐水位。
開車:
1、開鼓風機、引風機,置換合格后,停引風機,關小空閥,使微微送出空氣即可。
2、點燃點火槍,伸入點火孔,使點火槍伸到燒嘴中心。
3、微開合成二氣閥門,使合成二氣點燃后,逐步加大二氣和空氣,使二氣穩定燃燒。
4、視燃燒爐溫度達800℃以上,開引風機,抽出點火槍。
5、取樣分析燒爐出口,CO+H2含量小于0.5%,O2含量在2—4%之間為合格,否則調節空氣量。
6、燃燒爐溫度穩定在800℃以上送吹風氣。
變換崗位操作規程
一、變換崗位任務:
將半水煤氣經過增濕,換熱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在變換爐內借助催化劑的作用,使半水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汽進行化學反應,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氫氣制得合格的變換氣,以滿足后工段的工藝要求,其次是系統中設有若干換熱設備,以便合理利用反應熱和充分回收余熱,降低能耗。
主要化學反應:
CO+H20{=C02+H2+Q
2CO+2H2=C凡+C02+Q
CS2+2H20{=2H25+C02
COS+H20+=1t2S+C02
二、工藝流程圖(另附):
三、崗位工藝指標:
1、溫度、飽和塔出口130±2℃,變換爐入口≥310℃。熱水塔出口溫度≤110℃,軟水加熱器出口溫度≤65℃。1#中變觸媒熱點溫度480±10℃,低變觸媒熱點溫度230±10℃。2、壓力:飽和塔出口壓力≤0.85Mpa,系統壓差≤0.12Mpa,蒸汽總壓1.0—1.2Mpa。
3、氣體成份:半水煤氣O2≤0.5%,>0.5%減量,≥1.2%停車,CO2≤10%,變換氣CO6.0~6.8%,CO220~22%。
4、循環水總固體:≤500PPM。
5、其它:各塔液位亮二個燈,各塔倒淋排放2次/班,各電機電流按銘牌,各電機溫升≤60℃。
四、本崗位正常開停車步驟:,
正常開車:
1、檢查本崗位閥門管道、機泵、壓力表是否合格。
2、聯系電工儀表檢查各機泵電機電爐測溫表是否合格。3、聯系鍋爐水、水處理上段送汽送水。
4、開系統進口閥、蒸汽總閥、各塔液位加至1/2~2/3。
5、通知壓縮開機,壓力升至0.65Mpa時,打開放空閥,開啟電爐、壓力控制在0.65—0.75Mpa之間,視溫度情況調節壓力及空速,填加補充蒸汽。
6、檢查機泵、油位是否正常,盤車開泵使熱水循環。
7、溫度正常后開注水泵向變換爐注水使CO合格。
8、CO合格后通知調度,向后工段送氣。
正常停車:
1、接停車通知后,逐漸減小氣量,關小蒸汽閥。
2、關死各塔加水、變換爐注水閥。
2、壓縮停止送氣后,關死煤氣付線閥、蒸汽閥、停各泵,關死進出口閥門,關死系統進口閥。
4、視具體情況保壓或卸壓。
六、常見事故分析及處理:
1、變換氣中CO突然增高。
原因:
(1)蒸汽量小。(2)飽和塔液位過低,煤氣走短路。(3)熱水泵抽空。(4)熱交內漏。
處理:
(1)適當加大蒸汽用量。(2)提高飽和塔液位,控制在指標以內。(3)加大蒸汽用量,并按泵抽空去處理。(4)減量生產或停車檢修。
2、系統壓差增大
原因:
(1)設備管道堵塞。(2)觸媒表面結塊或粉化。(3)飽和塔液位過高或冷凝水積聚過多。(4)蒸汽用量過大。
處理:
(1)停車檢修。(2)停車更換部分催化劑。(3)飽和塔液位,排放冷凝水。(4)適當減小蒸汽用量。
3、觸媒層溫度突然下降
原因:
(1)減負荷蒸汽和付線量未減小。(2)蒸汽和煤氣帶水。(3)半水煤氣中CO、O2含量降低反應熱減少。
處理:
(1)適當減少蒸汽和付線量。(2)與鍋爐聯系,本系統排水、謹慎操作,及時調節。(3)通知造氣崗位,提高半水煤氣CO含量,O2含量要穩定。
4、熱水泵抽空
原因:
(1)進口閥堵塞。(2)熱水塔液位過低。(3)泵內有氣。(4)電機反轉或損壞。(5)葉輪損壞或脫落。
處理:
(1)倒泵輸通進口管。(2)提高液位。按指標控制。(3)關閉泵出口閥排氣。(4)倒泵與電工聯系處理(5)倒泵檢修葉輪。
脫硫崗位崗位操作規程
本工段的主要任務就是用脫S液、活性碳將半水煤氣中的H2S脫除至0.034g/m3以下,使半水煤氣得到凈化,以滿足后工段生產工藝的要求,吸收H2S后再生析出的硫回收成硫磺。本工段根據全廠生產情況,調節羅茨風機氣量。
主要化學反應方程式:
NH40H+H2S=N1lHS+H20
2NH40H+C02=(NH4)2C03+H2~
2NH4HS+02=2N凡OH+2S,
2NH4HS+202=(NH4)28203+H2~
二、工藝流程圖(另附)。
三、崗位工藝指標:
1、溫度:進予脫塔煤氣溫度≤35℃,清洗塔出口溫度≤30℃。
2、壓力:羅茨風機進口≥150mmH2O柱。
羅茨風機出口250mmHg柱,再生風機150mm水柱。
脫S再生泵出口﹥0.25Mpa。、
3、氣體成份:半水煤氣O2≤0.5%,H2S含量氣柜出口﹤3.0g/m3。予脫塔出口H2S<1.5g/Nm3。主脫塔出口H2S<0.3g/m3。活性碳出口H2S<0.034g/m3。
氨水濃度:予脫塔>4tt。主脫塔:15-20tt。
4、活性碳再生指標:進電爐蒸汽壓力0.03-0.05Mpa。電爐出口蒸汽溫度<450℃。活性碳罐2點3點>360℃。4點320℃,再生結束。4點降至200℃降溫結束。
5、其它:各塔液位1/2-2/3,各塔倒淋,2次/班。各電機電流按銘牌,電機溫升≤60℃。
四、本崗位正常開停車步驟。
1、正常開車:待風機進口壓力正常后開清水塔上水閥。風機進口閥,付線閥。開倒淋閥排水,盤車數轉起動后門時啟動脫S泵,再生泵緩緩開出口閥,調節奸各塔液位。開再生風機。
2、正常停車:接到停車鈴后逐漸減數,開風機付線閥,關出口閥,停下電機,關脫S泵、再生泵出口閥門停下電機,關清洗塔,上水閥,停再生風機。
五、脫S崗位正常操作要點:
1、控制好氨水濃度和溶液循環量。
2、控制好各塔液位。
3、調節各冷卻水量降低煤氣溫度。
4、巡回檢查各泵運轉情況,壓力是否正常。
5、巡回檢查羅茨風機的運轉情況,潤滑情況及風機的電流、溫度、壓力是否正常及時觀察氣柜高度。以防指標失靈。
六、常見事故分析及處理:
1、羅茨風機抽負壓:
(1)氣柜出口水封積水過高,半水煤氣被水封住。
(2)前后工段開停機,加減氣量沒及時聯系或聯系不當。
(3)氣柜進口水封積水或造氣工段設備故障,引起氣柜急劇下降。
處理:(1)及時排放水封內的積水。
(2)開停機時前后工段及時聯系互相配合。
(3)此種情況旦發生應將氣量減至最低限度,甚至通知壓縮工段緊急停車,以防氣柜抽癟。
2、脫S后半水煤氣中H2S含量高。
原因:
(1)進系統的半水煤氣中H2S含量高。(2)脫S液中氨水濃度低。(3)泵抽空不打液。(4)活性碳使用時間過長再生倒罐不及時。、
處理:
(1)通知造氣改換低硫煤。(2)提高氨水滴度到指標。(3)控制好各塔液位防止泵抽空。(4)視H2S含量情況及時再生。
3、泵抽空:
原因:塔內液位過低或無液位。
處理:在塔內加氨水將液位調節到指標內。
上一篇:普通工安全操作規程
下一篇:壓縮崗位安全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