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為規范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分級工作,通過現場辨識、評估,確定其危險等級,為實施相應的安全監管措施提供依據,現根據《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制定本指導意見。
二、定義
1.重大危險源
是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2.單元
指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工廠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3.工生產場所
指危險物質的生產、加工及使用等的場所,包括生產、加工及使用等過程申的中間貯罐存放區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轉庫房。
4.貯存區
專門用于貯存危險物質的貯罐或倉庫組成的相對獨立的區域。
三、適用范圈
本指導意見適用于根據《重大危險源辨識》(GBl8218-2000)進行辨識確定的重大危險源的評估分級,評估重大危險源時均按單元進行。具體評估單元是:
貯存區;
生產場所(包括工藝裝置或設施)。
因此,以下所稱的重大危險源均指重大危險源單元,所有的評估均針對單元進行。
四、重大危險源危險等級的劃分規定
按照可能發生的最嚴重事故后果,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等級可以分為以下四級:
一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事故的(死亡人數≥30人或重傷5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
二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死亡人數10~29人或重傷30~49人,或直接經濟損失500~1000萬元的);
三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死亡人數3~9人或重傷10~29人,或直接經濟損失100~500萬元的);
四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死亡人數1~2人或重傷3~9人,或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
其中事故可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按GB67210-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進行計算,事故可能造成的死亡或重傷人數按死亡半徑或重傷半徑范圍內正常人員數的50%計算。
五、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分級
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采集重大危險源的周邊環境、建(構)筑物、公共設施等地理館息及生產經營單位與重大危險源有關的生產和貯存設施、設備、裝置、場所的現場信息并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以重大危險源單元為單位對重大危險源可能導致的事故后果進行模擬,以死亡人數或直接經濟損失為主要指標,按照重大危險源危險等級的分級規定,確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等級。
重大危險源存在下列情況之一,應按提高一個等級進行評定:
重大危險源曾發生過重大以上事故的;
毒物泄漏、擴散可能至住宅區、生產單元、機關團體、學校、交通要道的。
六、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分級的內容
1.按《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進行辨識,確定重大危險源。
2.對辨識出的重大危險源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事故模擬,預測極端情況下事故的影響范圍、最大損失,以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給出量化的安全狀態參數值;
3.收集重大危險源評估分級所需的地理信息資料,繪制綜合《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及應急救援信息系統》要求的地理信息圖;
4.根據企業的應急救援預案繪制符合《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及應急救援信息系統》要求的應急救援信息分布圖;
5.確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等級;
6.提出重大危險源監控及應急救援的對策措施與建議
七、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分級報告的編制
重大危險源現場辨識、評估分級報告,應按照如下所示的主要內容編制。
1.前言
2.目錄
3.重大危險源單位概述
(1) 單位基本情況及重太危險源的基本情況;
(2) 辨識、評估分級范圍;
(3) 辨識、評估分級依據。
4.辨識、評估分級程序和方法
(1) 辨識、評估分級程序;
(2) 辨識、評估分級方法。
5.重大危險源辨識
6.重大危險源及周邊環境地理信息
調查、測量重大危險源工藝裝置及周邊環境的地理座標,繪制符合《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及應急救援信息系統》要求的地理信息圖。
7.重大危險源事故預測、模擬
(1) 重大事故原因分析;
(2) 重大事故概率分析;
(3) 重大事故預測、模擬。
8.現場監控及應急措施評估
(1) 重大事故減災措施(安全設施、連鎖、報警、切斷、防火墻、防火門、正壓間等);
(2) 現場監控措施(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重大危險源警示標志牌等);
(3) 應急救援資源(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設備、應急救援人員、應急救援計劃等)根據企業的應急救援預案繪制符合《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及應急救援信息系統》要求的應急救援信息分布圖;
(4) 安全管理措施(制度、操作規程、人員培訓等);
(5) 其他相關措施等。
9.確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等級,提出重大危險源監控及應急救援的對策措施與建議
八、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分級報告的要求
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分級報告的內容要詳盡全面、重點突出。依據充分準確、條理清楚、數據完整、取值合理;辨識、評估、分級結果客觀公正。特別是對重大危險源的事故模擬要準確,提出監控及應急救援的對策措施要科學、合理、可行和有效。
九、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分級報告附件
1.重大危險源地理信息圖(電子版);
2.應急救援信息分布圖(電子版);
3.平面布置圖、數據表格、流程圖、控制圖等以及評價過程制作的圖表;
4.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的原始資料目錄及生產經營單位證明材料;
5.法定的檢測檢驗報告;
6.生產經營單位的重大危險源監控及應急救援方案和實施計劃。
十、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分級報告格式
(一) 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分級報告格式一般包括:
1.封面(附件2)
2.辨識、評估分級機構資質證書復印件
3.著錄項(附件3)
4.目錄
5.土編制說明
6.前言
7.正文(報告主要內容)
8.附件
(二)字號、字體
1.正文標題
(1) 章、節標題分別采周3號黑體、楷體字
(2) 項目標題采用4號黑體字
2.正文內容
(1) 文字表述部分采用4號宋體字
(2) 表格表述部分可選擇采用5號或者6號宋體字
(三) 紙張、排版
1.紙張采用A4白色膠版紙(70g以上)
2.排版左邊距28mm,右邊距20mm,上邊距25mm,下邊距20mm
3.章、節標題居中,項目標題空兩格
(四) 印刷
除附圖,復印件等外,雙面打印文本
(五) 封頁
用辨識、評估分級單位公章對報告進行封頁
上一篇:危險源識別方法、程序與劃分
下一篇:危險源的辨識與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