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救災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形成
2004-07-28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我國救災應急預案體系和緊急救援機制基本形成。目前全國已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80%的地、縣都制定并頒布了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的緊急預案,初步建成了中央、省、地、縣四級聯網的災害信息平臺。
“一旦發生重大的災害,民政部一般在兩個小時左右就能得到災情信息,并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說:“災害發生后,我們會立即派出救災的工作組趕赴災區現場,同時調度救災經費和物資運赴災區。通過這些調度,我們現在基本上能在24小時之內把災民急需的飲用水、食品以及其他物資送到災民手中,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
我國已經在沈陽、哈爾濱、天津、鄭州、合肥、武漢、長沙、南寧、成都、西安等10個城市建立了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輻射多災和容易發生災害地區的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初步形成。
王振耀說,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減災防災實力,數字化技術、遙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已經初步建成覆蓋所有災種的預警、預報體系,從而為快速決策和啟動救災工作的應急機制提供了更加準確的依據,有效地減輕了災害的損失。(翟偉 顧瑞珍)
(摘自:《中國安全生產報》20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