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的研究目標是以辯證、歷史、唯物的文化觀,研究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歷程中,在生產、生活及實踐活動的一切領域內,為保障人類身心安全與健康并使其能安全、健康、舒適、高效地從事一切活動,預防、避免、控制和消除事故災害(人為災害及自然災害)和風險所創造的安全物質財富和安全精神財富。研究和發展人類的安全文化,就是要通過確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實現人們生存權、勞動權、生命權的維護和保障。
安全文化的研究的具體對象分為:安全觀念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態文化四大范疇。
1、安全觀念文化
安全觀念文化是一個組織、單位或企業全體成員一致、高度認同的安全方針、安全理念、安全意識、安全態度、安全承諾、安全價值觀、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認知等精神和意識層面的總和。安全觀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形成和決定安全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態文化的基礎。
當代,我們需要研究如何建立組織或企業優秀的安全觀念文化,包括:科學發展的觀念、以人為本的觀念、超前預防的觀念,以及安全優先保障的觀點、安全就是效益的觀點、風險最小化的觀點、合理與最適安全性的觀點、安全管理科學化的觀點等,對于企業負責人和管理者我們需要研究和建立社會責任的觀念、安全也是生產力的觀念、事故可預防的等觀念,對于企業員工我們需要增強自責自律的觀念、自我防護的觀念、事故防患未然等觀念和意識。
2、安全行為文化
安全行為文化是組織全體成員普遍、自覺接受的安全職責、安全行為規范、安全行為習慣、安全行為實踐等有意識的行動與活動。安全行為文化是在安全觀念文化指導下,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行為準則、安全價值關系、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的表現。
對于安全行為文化的研究,需要分析和探討安全責任落實、安全素養培塑、安全行為規范、安全制度執行、安全習慣養成、安全激勵方法、安全參與方式、安全楷模的建立等。安全行為文化既是安全觀念文化的反映,同時又作用和改變觀念文化。現代工業化社會,需要發展的安全行為文化主要有:具有科學的安全思維方式;建設“學習型組織”,強化高質量的安全學習;執行嚴格的安全規范,提高安全法規標準的執行力;進行科學的安全領導和指揮;掌握必需的應急自救技能;進行合理的安全決策和操作等等。
3、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指組織、單位或企業成員對確保安全法律、規程、規范、標準的理解、認知和自覺執行的方式和水平。企業安全制度文化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根基,能夠決定企業安全管理的成敗與效能。安全制度文化能對社會組織(或企業)及其成員的行為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和作用,安全制度文化集中體現觀念文化和物質文化對人的要求。
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設從社會層面上講,包括建立法制觀念、強化法制意識、端正法制態度,到科學地制訂法規、標準和規章,嚴格的執法程序和自覺地執法行為等,對于企業層面上講,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設主要需要研究:如何提高安全制度的執行力?如何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學性及有效性?如何拓展豐富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如親情式管理、參與式管理、人性化管理、激勵式管理、自律式管理等。目前,有的行業和企業正在探索和研究,如何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從科學管理到文化管理的發展模式和方向。因此,文化管理正在逐步成為安全管理發展的新體系和必然趨勢。
4、安全物態文化
安全物態文化是組織、企業或社區空間內的安全生產或活動的條件、安全信息環境、安全標識、安全警示等安全文化物態載體的總和。企業安全物態文化是安全觀念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的載體和形態表現。
安全物態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層部分,它是形成和表現安全觀念文化和安全行為文化的條件和形式。安全物態文化包含安全識別系統、安全警示氛圍、安全人文環境、安全條件狀態、安全信息溝通等。從安全物態文化中往往能形象化地體現出組織或企業領導的安全認識和態度,反映出組織或企業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學,折射出安全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成效。所以說物態是文化的體現,又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物態文化主要體現在:
一是人類技術和生活方式與生產工藝的本質安全性;
二是生產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術和工具等人造物及與自然相適應有關的安全裝置、儀器、工具等物態本身的安全條件和安全可靠性;
三是有形的安全文化氛圍(標識、警示、聲光環境、人文器物等)。
安全物態文化不是對安全技術和安全裝備、設施等有形安全物態的代替,而是豐富和補充。
上一篇:海事安全文化建設概述
下一篇:班組安全文化建設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