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現有的技術和管理條件下,使人類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實現離不開人們對安全健康的珍惜與重視,并使自己的一舉一動,符合安全健康的行為規范要求。人們通過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安全文化的教養和熏陶,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質,預防事故發生、保障生活質量,這就是被一部分人認為的安全文化的本質。
(1)安全文化的形態體系
從文化的形態來說,安全文化的范疇包涵安全觀念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態文化。安全觀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層,安全行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層,安全物態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質層。
①安全觀念文化。主要是指決策者和大眾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識、安全理念、安全價值標準。安全觀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態文化的基礎和原因。當代,需要建立的安全觀念文化是:預防為主的觀念;安全也是生產力的觀點;安全第一的觀點;安全就是效益的觀點;安全性是生活質量的觀點;風險最小化的觀點;最適安全性的觀點;安全超前的觀點;安全管理科學化的觀點等。同時還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保險防范的意識;防患未然的意識等。
②安全行為文化。指在安全觀念文化指導下,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行為準則、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的表現。行為文化既是觀念文化的反映,同時又作用和改變觀念文化。現代工業化社會,需要發展的安全行為文化是:進行科學的安全思維;強化高質量的安全學習;執行嚴格的安全規范;進行科學的安全領導和指揮;掌握必需的應急自救技能;進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③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安全管理文化是企業行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專門的地位來探討。管理文化指對社會組織(或企業)和組織人員的行為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和作用,它集中體現觀念文化和物質文化對領導和員工的要求。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設包括從建立法制觀念,強化法制意識,端正法制態度,到科學地制定法規、標準和規章,以及嚴格的執法程序和自覺的執法行為等。同時,安全管理文化建設還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經濟手段的建立與強化等。
④安全物態文化。安全物態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層部分,它是形成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的條件。從安全物質文化中往往能體現出組織或企業領導的安全認識和態度,反映出企業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學,折射出安全行為文化的成效。所以說物質是文化的體現,又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物態文化體現在:一是人類技術和生活方式與生產工藝的本質安全性;二是生產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術和工具等人造物及與自然相適應的有關的安全裝置、儀器、工具等物態本身的安全條件和安全可靠性。
(2)安全文化的對象體系
文化是針對具體的人來說的,是對某一特定的對象來衡量的。除了對社會一般的大眾、公民、學生、官員等都具有安全文化素質的問題外,對于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一般說有5種安全文化的對象:法人代表或企業決策者,企業生產各級領導(職能處室領導、車間主任、班組長等),企業安全專職人員,企業職工,職工家屬。顯然,對于不同的對象,所要求的安全文化內涵、層次、水平是不同的。例如,企業法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強調的是安全觀念、態度、文全法規與管理知識,對其不強調安全的技能和安全的操作知識。
(3)安全文化的領域體系
從安全文化建設的空間來講,就有安全文化的領域體系問題,即行業、地區、企業由于生產方式、作業特點、人員素質、區域環境等因素,造成安全文化內涵和特點的差異性及典型性。因此,從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需要出發,安全文化涉及的領域體系分為企業外部社會領域的安全文化,如家庭、社區、生活娛樂場所等方面的安全文化;企業內部領域的安全文化,即廠區、車間、崗位等領域的安全文化。例如,交通安全文化的建設既有針對行業內部(民航、鐵路內部等)的安全文化建設問題,也有公共領域(候機樓、道路等)的安全文化建設問題。
從整體上認識清楚安全文化的范疇,對建設安全文化能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下一篇:大眾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