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安全文化的興起
安全文化是一個新事物,筆者于1991年春在四川省一次安全學術討論會上提出了企業安全文化的概念,1991年秋與鐵道部眉山車輛廠建立了“企業安全文化”的研究課題,于1992年春發表了題為“眉山車輛工廠安全文化的興起”的論文,并由四川省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推薦給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主持召開的“全國大型企業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由于安全文化一詞在第一次出現,未被接受,所以論文未被采用。1993年秋,筆者在亞太地區職業安全衛生學術討論會暨全國安全衛生學術年會的大會發言中,發表了“論企業安全文化”的論文。
1993年春《警鐘長鳴報》召開的幾次報告會及通訊員培訓班上,筆者應邀作了安全文化專題學術報告,《警鐘長鳴報》陳昌明主編,對這一新概念很感興趣,提出從1994年元月起創辦安全文化專版,約我寫了開版文章“論安全文化”,揭開了我國推行安全文化的序幕。
1994年3月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公室和中國核學會,召開了“核安全文化研討會”,同時散發了《安全文化研討會文集》,文集中刊載了六位中國核專家和六位外國核專家撰寫的關于核安全文化的論文,同時傳出了國際核安全咨詢組編寫的一份供核電站使用的《安全文化》報告書。
199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及中國勞動保護學會舉辦的十幾次全國性安全科學技術高級培訓班上(約有1800名政府及廠礦安全骨干參加學習)筆者應邀作了安全文化專題講課。同時還應邀在十幾個大型廠礦進行了安全文化專題學術報告。
安全文化目前已逐漸被我國一些安全科學技術工作接受,由幾名中青年安全科技工作者于1994年8月開始編寫安全文化專輯即將出版,當前出現了全國推行安全文化的熱潮,這是個十分可喜的局面,自然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認識,筆者僅對安全文化的范疇進行一些討論,以促進我國安全文化的發展。
二、安全文化的概念分析
1.安全文化的定義
盡管筆者與國際核安全咨詢組提出安全文化的時間相接近,但由于研究的背景的不同,提出的安全文化概念也有明顯的差異。
筆者在研究我國安全管理模式的過程中發現,我國的安全法規難以認真執行,安全制度難以全面落實,安全方針難以深入貫徹,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各層次人員的安全素質較低,進而在人員本質安全化方法的研究中,詳細的分析了企業各層次人員 的本質安全素質結構,提出了安全文化素質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開始了安全文化內容及結構的研究,提出的安全文化定義為;安全價值觀與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合(以下稱A定義)。安全價值觀是指安全文化的理層結構舒安全行為準則是指安全文化的表層結構。核安全文化定義為: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特性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即核電廠的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下稱B定義)。
這兩個不同背景下提出的安全文化概念,有三個共同點:一,都以安全第一的思想為核心;二,一嘟指出安全文化是以現代工業為基礎的;三,都明確安全文化屬于管理文化。
這兩個安全文化的概念還有以下三個不同點:
①A定義是指廣義的安全文化,既指專業(企業)性安全文化又包括社會性基礎性安全文化;B定義單純指專業安全文化。
②A定義是從文化的社會管理屬性的廣角,用表理兩層結構的特征定義的;B定義是按照核電廠的“安全管理體制及個人響應的態度”’定義的。
③A定義的安全文化建設包括國民的基礎安全文化建設和專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兩個層次,因為企業員工來源于社會,國民安全文化素質是企業員工素質的基礎,也是專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這是針對我國工業員工的情況提出來的:核電站的員工幾乎全部是專門培養的,因此B定義的安全文化實質上是核電廠安全管理的一種手段,“整個報告的表述方法都是以當前(核電站)”所用的工作方法為前提的”。
2.對安全文化定義的討論
可以認為A、B兩種定義是廣義與狹義兩種安全文化的定義,在我國安全文化系統工程中,核安全文化應屬于專業(企業)安全文化中的一種,從我國的國情看,推行安全文化的目的是為了建設我國安全文化場國提高國民及企業各層次人員的安全素質,控制商業、娛樂。飯店及居民的交通、火災等事故及各種工業事故,因此筆者認為廣義的定義較適合我國的國情。
三、我國安全文化誕生的歷史背景
安全是伴隨著人類的生活及生產活動而產生的。人類從遠古時代就在解決生活及生產中的安全問題。從文化溯源的角度可以將其起源追溯到遠古時代人類的防災害活動。但是安全工程作為一門學科提出來,是本世紀6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數發達國家的大學中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嚴格的說安全成為一種文化是工業社會發展的產物。
我國安全文化產生的背景有以下三個:
(1)現代工業社會生活的特點
由現科學技術構造的現代社會生活(家庭及辦公)特點是: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機器及物質的品種越來越多,生活及辦公室越來越密集化和高層化,人造環境越來越復雜,交通越來越擁擠和城市規模越來越大等。在提高了生活和辦公效能的同時也不斷發生前所未有的巨大災害。這樣一個社會中的安全問題已不再是手工業時代的安全常識所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復雜的現代技術,這就要求公民具有現代安全科學知識、安全價值和安全行為能力。
(2)現代工業生產的特點
現代工業生產更是技術復雜、大能量、集約化、高速度的過程,一個液氨罐貯量可達5000m3,一個發電廠的控制臺有上百個儀表,一個中等企業有上千名員工,現代工業一但發生事故損失極大,而現代工業設備又非常復雜,生產、運輸及貯存都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需要多部門、多工種準確地配合,需要高度的責任心和組織紀律、就這要求企業全體人員都具有高度的現代生產安全文化素質,具有現代安全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3)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企業管理的方法由單純的制度管理進入了企業文化管理的時代,即以企業整體的經營文化品格來統一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安全文化是企業整體文化的一部分,是企業生產安全管理現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國安全生產的形勢始終不穩定,不斷出現事故突發、火災造起的嚴重局面,總結我國幾十年安全管理的經驗可以看出,傳統的單純依靠行政方法的安全管理不能適應工業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營造實現生產的價值與實現人的價值相統一的安全文化是企業建設現代安全管理機制的基礎。
在以上三個背景條件下,筆者于1991年提出了我國的工業社會的安全文化。
四、安全文化是工業社會的一種管理性文化
1. 安全文化的法制屬性
安全文化屬于工業文化,當然也屬于經濟文化。市場經濟的特點之一是法制經濟,因此在工業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安全文化也不例外,它也具有法制文化的性質。不論社會怎樣發達,技術、經濟及管理水平能達到的安全水平與人們期望的理想安全狀況總是有一定的距離,生活及生產中不可能完全不存在危險,不可能完全不發生事故,但是必須確定一種與現實的技術、經濟及管理水平相適應的最低可接受程度,這就需要對理想與現實之間作出妥協和折衷,安全法律就是這種折衷的最低可接受程度的社會認同形式,也就是現實安全價值觀的一種最低標準體現。
安全文化的法制文化屬性與單純表現為道德觀的文化(如宗教文化),或群體好惡的文化(如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有重要的區別。
2. 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文化管理的產物
安全文化是在工業社會生活及生產活動的管理中完成其安全價值功能的,它有管理與文化的雙層性質,有理層與表層的雙層結構,有法治與心治的雙層功能,它對于企業即是一種現代安全管理思想又是一種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它反映在生產現場既是有形的安全規范又是無形的安全文化場,因此它是完善安全管理體制與完善人員行為素質,建設現代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礎。建設安全文化既是現代工業社會管理及企業管理的需要,也是社會及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3.安全文化是一項治本的系統工程
現代工業社會是一個人造的復雜的巨系統,在這個人造系統中從事生活及生產活動的每一個人都是系統的一個“安全閥”只要有一個人的行為不遵守安全規范(例如:丟一個煙頭在易燃環境中)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災難,因此只有每一個人都提高安全素質才可能實現系統的本質安全。
安全文化就是在研究控制這種狀況的過程中提出來的一項治本的系統工程。因此,安全文化不是社會上“文化熱”的產物。而是我國安全管理不能適應當前工業社會的落后狀況.摧化了我國安全文化的誕生。
五、再論安全文化的范疇
每一個學科都應有自己特有的內涵從而定義自己的范疇,例如化學學科,以物質的化合與分解定義自己的范疇。
文化是廣泛概念,可以廣義定義為: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合。但是,人類創造的物質成果,實質上是人類精神成果的載體,機器的狀態體現為人類的設計、制造、開動和管理的水平。因此,一般情況下,定義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和觀念形態的文化,安全文化顯然是指人類的安全意識和安全價值觀。
安全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顯然它既不應包括人類全部文化,也不應超出安全的概念。安全文化是在文化之前冠上特指的“安全”一詞作為定語,因此,要說明安全文化的內涵之就需要先把“安全”的概念定義下來。
安全是個泛概念,例如國家安全(不被他國侵略),財物安全(不被盜失),設備安全(機具不被損壞),質量安全(產品質量不被損壞),人身安全(人身不受傷害)等等。單就人身安全而論,還有狹義與廣義兩種定義,狹義是指在生活在及生產活動中不受到人造環境的傷害(主要指國家標準中列出的事故及職業病的傷害);廣義是將安全定義為人類的一切與生命、健康、甚至舒適相關的方面,即把一切衣、食、住、行、醫、藥、環境都包括到安全之中。
人類的全部創造不外乎是發現能源和利用能量以達到生命延續,保障健康、舒適生活的目的。從這個角度看,安全的廣義定義幾乎把一切科學均被包含在安全科學之中了,如此全面的定義安全,會出現兩種后果:
①一切都屬于安全、實際上安全這個學科自己屬于了一切學科,也就沒有了安全自己特有的內涵,安全學科自身就失去了存的必要。
②把安全文化的研究擴大到當前的飲食文化,宗教文化……泛文化的領域,使之失去了自身特有的工業社會及工業生產管理的功能。
安全的確與人的一切活動都相關,但不能把這種相關混淆為包含,其實,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沒有不與其他事物相關的孤立事物,例如機械學科,它與冶金、材料、化學、電學等都相關,但不能把冶金、材料、化學、電學等都包括到機械學科之中。機械科學不論與多少學科相關,它的核心問題只有一個就是機械設計與制造。
安全文化是以狹義的安全概念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工業文化,是針對我國事故高發的原因,針對我國各級安全管理機制建設中的問題,針對我國國民及企業員工安全素質的分析,針對我國安全法制建設的分析,提出來的一項系統工程,目的在于找到改變當前火災、爆炸及各種惡性事故高發的局面,從根本上治理我國的安全形勢,實現長治久安良性發展經濟的目的。
因此安全文化建設是以現代安全科學技術,現代安全價值觀及安全作為準則為基礎,運用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企業教育、技術教育等各種渠道進行理層結構建設;運用國家、政府、行政、企業及社會職能進行表層結構建設的國家級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