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概念正式,明確提出并引起人們重視的時間并不長。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關國際組織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如“核安全文化”、“預防文化”等。不久,國際核安全咨詢組公開發表了“安全文化”專論,深入地論述了安全文化的特征以及對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的不同要求,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和定性指標,使安全文化這一抽象的概念成為一種有實用價值的體系。安全文化傳入我國之后,引起了各界的重視,安全文化的研究和應用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安全文化的倡導、弘揚和傳播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安全文化的研究日趨深入,安全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成效,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特別是安全生產研究領域和部門圍繞安全文化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安全文化研究和實踐,已經從理論、學術界擴展到了管理、業務部門和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層面等社會各界,安全文化的覆蓋面和影響已經超出了一般工業文化的范圍,逐步衍生拓展為企業安全文化、城市安全文化、校園安全文化、社區安全文化等,并不斷使安全文化面向生產實踐、走向廣大群眾。
毋庸諱言,世間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社會生產實踐的主體是人,安全生產本身是對人生命權益的維護。人的安全意識強弱,安全文化素質高低,直接決定安全生產的具體過程和結果。同時,在創造文化的三要素(時間、空間、人)中,人是最重要的。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價值實現五個層次上的需求,形成了安全價值體系的需求和觀念。可以說,“以人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人”的人本觀念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