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電廠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積極穩妥地推進以“理(理論)、法(法律)、德(道德)、制(制度)、情(情感)、術(技術)”(簡稱“六位一體”)為基本要素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大膽探索實踐、整合創造載體、總結完善改進,努力在企業安全文化理論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打造特色和形成本土化上下功夫,為全國電力系統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為企業和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六位一體”企業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內涵
1.“理”——理論,其內涵是運用理論來指導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理論,包括指導理論、安全理論和管理理論。指導理論: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安全生產的論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黨和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會議、重要文獻和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以及現行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等;安全理論:主要是指世界范圍內形成的安全生產理論,我國歷史積淀形成的豐富的安全生產理論,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安全生產理論等;管理理論:主要是指企業文化理論。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管理理論與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法”——法律,其內涵是運用法律來治理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法律,包括國家、行業和地方通過一定程序出臺的法律、法規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程、條例、辦法等。
3.“德”——道德,其內涵是運用道德來推動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道德,包括企業全體干部職工的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等。
4.“制”——制度,其內涵是運用制度來管理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制度,包括企業依照法律、法規,按照黨和國家現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要求,結合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所形成的一系列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措施、辦法、細則等,這些制度在企業內部就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小立法”。
5.“情”——情感,其內涵是運用情感來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情感,包括親情、友情等。
6.“術”—— 技術,其內涵是運用技術來提升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技術,包括人類創造的一切能夠促進安全生產工作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等。
“六位一體”企業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的方法載體
我們按照“六位一體”企業安全文化“六個基本要素”的內涵,經過調查研究、分析比較、整合融合、創新創造,形成了一整套覆蓋全面、吸引全員、貫穿全程的可操作、可評價、可追溯的企業安全文化“56種方法”(其中:精神文化層面16種方法、制度文化層面21種方法、物態文化層面19種方法),并對每一種方法的名稱、基本內涵、職責作用、適用范圍、操作要點、評價辦法、使用時間、注意問題等都作出了詳盡的描述,基本上讓大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行。
1.以人為本,內化于心,展現了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魅力。
內化于心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精神形態文化層面,包括干部職工的安全觀念、安全意識等,目的是讓正確的安全發展觀成為干部職工的精神支柱,讓無形的安全理念在干部職工的內心深處扎根,這也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頭戲。我們在實踐中,綜合運用了“理論武裝法、理念引導法、精神塑造法、愿景拉動法、專題教育法、形象塑造法、安全宣誓法、雙向承諾法、榜樣示范法、談心談話法”等“16種方法”。如在“理念引導法”的運用上,堅持把安全理念的建立作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在企業全體干部職工中開展了理念征集活動,經過梳理、分析、挖掘、闡釋,確立了以“安全為天、生命至尊”為內容的企業安全文化核心理念。這一核心理念由“安全第一、生產第二”的安全管理觀、“做安全事、當安全人”的安全行為觀、“安全為生命、平安保幸福”的安全價值觀、“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的安全效益觀作支撐。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和宣傳陣地對安全文化理念體系開展了廣泛的宣傳貫徹,每一個干部職工不僅掌握了理念體系的內容,而且理解了理念體系的內涵,更重要的是能夠把理念的內涵要求體現到安全生產工作的實踐中和行動上。
2.落地生根,固化于制,打牢了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根基。
固化于制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制度形態文化層面,包括企業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干部和職工的行為習慣,目的是規范企業安全管理和干部職工的行為,讓無形的安全理念固化為有形的安全制度。我們在實踐中,綜合運用了“齊抓共管法、制度約束法、黨員聯保法、導師帶徒法、女工協管法、民主對話法、風險抵押法、整頓會戰法、項目管理法、對標分析法、陽光操作法、積分管理法、周五講評法、班前動員法、精細管理法、批評幫助法、檢查考核法、舉報監督法、誡勉談話法、懲誡處罰法”等“21種方法”。如在“齊抓共管法”的運用上,形成了安全生產工作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明確了黨政工團各系統以及廠、分場、班組各層級的安全責任,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交錯、形成網絡,保證了每一項安全生產工作都有領導、部門和人員負責,每一項安全生產工作都在受控的狀態下進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齊抓共管。
3.整合載體,外化于形,觸摸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氣息。
外化于形是企業安全文化物質形態文化層面,包括企業安全文化教育的場所、設施、媒體和企業安全文化景觀等,目的是營造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良好的氛圍,讓無形的理念通過一定的載體外化為讓干部職工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物質的、具體的、實在的東西。我們在實踐中,綜合運用了“環境熏陶法、媒體宣傳法、主題活動法、作品教化法、案例警示法、代表巡視法、掛牌上崗法、算帳對比法、文化廣場法、歌詠比賽法、知識競賽法、宣傳講話法、巡回宣講法、事跡報告法、專題講座法、安全沙龍法、體驗生活法、溫馨提示法、親情感染法”等“19種方法”。如在“算帳對比法”的運用上,引導全體干部職工開展細算“安全六筆帳”(經濟帳、健康帳、家庭帳、精神帳、自由帳、政治帳)”和事故前后對比分析活動。一算“經濟帳”,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傷者本人、班組、車間、廠的經濟將受到損失;二算“健康帳”,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輕則受傷,重則殘廢,甚至死亡,發生事故后最現實、最直接的傷害是傷者自己的身體受罪,甚至終身受折磨;三算“家庭帳”,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經濟收入減少,家庭受連累,實際生活水平下降;四算“精神帳”,一旦發生了安全事故,傷者自己和家庭成員精神受到打擊和傷害;五算“自由帳”,一旦發生了安全事故,對傷者自己的生活、行動可能帶來不便,生活質量下降;六算“政治帳”,一旦發生了安全事故,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既影響個人的政治前途,又影響企業的聲譽和美譽度。通過算帳對比分析,使每一個干部職工都珍惜幸福的生活,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企業、為了社會,自覺做到遠離“三違”,努力去創造、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位一體”企業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成效
1.促進了思維由封閉式向開放式的轉變。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從表象看,一個企業的安全生產好像是企業內部的事、自己的事,實則不然,它是和整個社會緊密相連的。落實好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固然重要,但還要注意來自方方面面的影響和干擾。比如企業內部的分配、干部職工情緒的變化、干群之間關系的協調、企業和諧氛圍的營造等;比如在企業外部,干部職工家庭狀況的變化、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解決、重大的社會動蕩的影響等。我們摒棄了狹隘的安全管理觀念,樹立了大安全觀、大文化觀,不是就安全抓安全,而是把安全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治企方略和系統工程,放到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放在企業發展的大盤子中進行戰略定位、系統思考、整體安排、過程控制。
2.促進了方法由零散式向系統化的轉變。在過去安全管理工作中,方法比較零散,不夠系統,表現為單純地說教多、經濟處罰多、事后處理多。“六位一體”企業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的推行,既傳承老的辦法,又學習借鑒、系統思考、整合創造了許多新的方法和載體,圖文并茂、虛實結合、時空融合、動靜有度。
3.促進了運行由單循環向復循環的轉變。企業由許多系統、單位、部門組成,這些系統、單位、部門都是企業這部大機器有效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零部件。在以往的工作中,雖然也運用了“PDCA”循環法,但這種循環往往局限在本系統、本單位、本部門內部,工作績效也是用本系統、本單位、本部門開展的工作量來評價。“六位一體”企業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建設的啟動使各系統、單位、部門在有效“自轉”的同時,緊扣企業安全這件大事來思考工作路數、確定工作重點、落實工作任務,參與了整個企業的“公轉”,實現了本系統、本單位、本部門發展和企業安全生產發展的良性互動。
4.促進了手段由傳統式向現代化的轉變。用企業安全文化理論用來管理改造安全生產,其本身就是現代管理理論在企業實際工作中的成功運用。在企業安全文化理論的指導下,在安全生產管理中運用了愿景管理、目標管理、象限管理、精細管理、對標管理、激勵管理等現代管理方法,對安全生產管理直接或間接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5.促進了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的轉變。按照國際質量標準體系的要求,編寫了質量保證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文件,這是用先進的國際標準來管理企業,引入安全文化理論,這是用當今先進的文化來管理安全。“標準”和“文化”,兩者應該是一硬一軟,共同作用于企業,形成了軟硬兼施、剛柔并濟的態勢。“標準”回答了每一項工作的“6W1H”。“6W1H”,即who(誰來做)、where(在哪里做)、what(做什么)、when(什么時候做)、why(為什么做)、whom(為誰做)、how(怎么做);“文化”覆蓋了全員、全領域和全過程,形成了沒有安全文化覆蓋不到的地方、沒有不履行安全文化義務的人這樣一種局面。
6.促進了素質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的轉變。如果說,過去是領導號召、強調要職工安全,那么在實施安全文化建設的今天,最大的變化是職工自己要安全、會安全、敢安全。“要安全”,就是干部職工的安全意識普遍明顯增強,安全核心理念入耳入腦入心,能夠把安全作為自己的事,自覺當安全人、做安全事,不再需要領導時時提醒;“會安全”,就是掌握了本專業、本崗位的基本技能和安全的基本知識,具有了保障自身安全的能力;“敢安全”,就是敢于舉報、制止干部職工的不安全行為,敢于反映、制止領導的違章指揮。
7.促進了服務由被動式向主動式的轉變。倡導領導為職工服務、機關為基層服務、輔助為生產服務、后勤為一線服務、上一級為下一級服務,努力在“主動、超前、跟蹤、持續”8個字上下功夫、見成效。“主動”,即實行走動管理,經常到基層去、到車間去、到現場去、到群眾中間去,調查了解,走訪座談,掌握動態,及時為安全生產提供服務;“超前”,即根據安全生產的常規性、不同時期的特殊性,超前分析思考、創意策劃、安排部署,做到把握規律性、體現時代性、富有創造性;“跟蹤”,即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有安排、有布置、有檢查、有總結,做到善始善終;“持續”即工作、服務、改進保持連續性、持久性。
8.促進了考核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在以往,考核比較注重結果,而對過程不太重視,往往是安全一俊遮百丑。發生安全事故是結果,而這種結果必然是在過程中發生的。一般來說,有了好的安全結果,不一定過程就沒有問題,往往是撞大運僥幸沒有發生嚴重后果而已。安全文化建設的持續推進,促進了安全考核由重結果向重過程、既看結果更看過程的轉變,做到看過程控制、按程序走路、讓原始記錄說話。
上一篇:印度 “社區意識”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