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行走在千年古剎間的悠然自得,還是留連于老城墻的古韻西風,京城人的衣食住行在這個三千年的古都里,總是透著那么一種安謐與安心。然而,隨著奧運的臨近,京都傳統的商業圈也紛紛戴上了時尚的帽子,人們在享受購物樂趣的同時,更多的是享受一種安全購物的環境。而正是這種舒適、安全的環境成為了京城零售巨頭們刷新檔次、追求利潤的重磅砝碼。
“奧運標準”——提高人的安全意識
屹立于蒼松翠柏中,翠微大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翠微大廈)的名字顯得恰如其分。也正是在北京公主墳這個商賈云集的黃金地段,翠微大廈成為了京城零售業中單店贏利最高的大型百貨企業,位居2006年北京十大商業品牌之首。
在民眾看來,翠微大廈最大的作為是成就了一片公主墳商業圈,滿足了整個京西人群的綜合購物;而在專業人士看來,翠微大廈對商業最大的貢獻就在于率先提出了“奧運標準”。
想搭奧運快車賺大錢的大有人在,可翠微大廈是為數不多的成功者,尤其是在強手如林的零售領域。據說北京翠微大廈總經理張麗君是北京商場掌門人中最年輕的一個,是一位從基層售貨員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商場經營者,所以,他也深諳“安全出效益”的道理。2006年,他在業界率先提出的“奧運標準”使翠微大廈成為了北京諸多商場爭相看齊的“標桿”。他認為,“奧運標準”就是在環境建設上首先要符合國家大型公共場所環境標準、安全標準。
這一觀點的提出,對翠微大廈安全部長高進喜的工作來說可是幫了大忙。高進喜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的安全工作能做好,最主要的還是上下都非常重視,當然這個重視不僅僅是表現在口頭上,我們在宣傳、培訓、硬件和資金投入上都有實際行動。要說我們的安全工作有什么訣竅,沒別的,就是切實地將各種安全標準落實在翠微大廈的每個人和每個物上。”
高部長所說的“人”和“物”正是安全文化中決定安全與否的兩個主要因素。建店10年以來,翠微大廈的安全工作就是圍繞著人和物的安全,來保證著整個企業的安全生產。
“像我們這種大型的百貨商場,最主要的是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問題。比方說人流疏散、防火、防盜等問題都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但是來購物的顧客不可能每個都懂得安全常識,這就要求我們的員工必須具備較高的安全文化素質。”高進喜介紹說,由于翠微大廈里的賣場較多,各廠家經常會派來不同的信息員,所以工作人員的流動性很大。為了保證每個新進人員的安全素質,公司專門租用了6間大的培訓教室,長年對各崗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翠微大廈去年一年利用集中培訓、員工晨會等方式進行全員培訓4次,共培訓了1萬余人,培訓義務消防隊2次共400多人次。
不要認為這樣的政策僅限于員工,領導們也是同樣適用。張麗君曾在公司大會上表態:“安全考試誰都要參加,你們考不過我找你們,我考不過你們來找我!”
就因張麗君這樣的一句“豪言壯語”,公司在2007年3月中旬和4月初分別對管理人員進行了安全培訓和考核,黨委書記、董事長、副總經理等200多名管理人員參加了閉卷考核。高進喜說:“從考核成績上看,公司管理人員還是好好學習了這些安全知識的。由此可見,他們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這樣一來,公司內部的安全工作就有了好的工作基礎了。”
這種自上而下的安全氛圍,使得翠微的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具備基本的安全素質。在這樣的前提下,翠微又是如何保證物的安全呢?
“一票否權制”——創造物的安全狀態
在采訪中,高部長一再對記者強調,我們的安全工作能有現在的成績,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的高層領導非常重視,所以我們工作才好開展。
“我可以說,沒有幾個企業能對安全有這樣的魄力,在我們翠微,安全問題執行‘一票否權制’。”高進喜說起這一點,理直氣壯!他說,這種“一票否權制”就是公司上下,任何部門的工作,只要是與安全管理標準相左的,只要是安全部長說了不行的,就絕對不行,不用向上級請示,一切不利于安全生產的行為,都無可商量。消防主管焦啟銘帶記者參觀商場一層的賣場時說:“看到了嗎,一進大門的這個特賣場應該是連在一起的,現在中間分開了大概3.2米的寬度,這就是為安全讓路。因為國家有規定,我們這樣的場所,在營業場中主通道必須達到2.4米以上。而我們預留的通道要比規定的更寬。”
據高進喜回憶,公司為了擴大營業范圍將賣場擴建時,在歷時10個月的工程建設和75天的商場改造中,翠微大廈一天也沒有停業,在這期間沒有出現任何的生產安全事故,并且當年銷售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創造出歷史的最高水平。
在商場裝修期間,容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一旦事故發生,不僅給企業造成危險,還會給周邊的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而且企業生產經營、經濟效益和信譽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企業嚴重虧損和倒閉。為了有效遏制事故的發生,消除各類安全事故隱患,公司領導要求寧可晚開業也不能趕工期。并根據具體情況,將施工具體工作事項和操作規程對施工人員進行了講解和傳達,通過公司網絡公布對各賣場負責人員的安全工作要求。
此外,翠微大廈在物的安全上投入的資金也是非常可觀的。僅2006年,公司就投入了800多萬元對消防、防盜、電視監控系統進行了更新改造。
翠微的消防主管焦啟銘帶記者參觀了他們的監控室。剛走進這個商場一層的大房間時,滿墻的顯示屏晃得人眼睛直發花,待適應了后,焦啟銘向記者介紹起了他的這些“秘密武器”。他說只要看著這些顯示屏就能對整個商場的運營狀況了如指掌,一層到五層的監控錄像都有,無論是發生火情,還是偷盜都可以通過這些監控錄像看到。“就這套設備,我們花了將近180萬元。”剛說完焦啟銘轉了個身,又指著靠著門這邊的一套設備說:“別看這邊這個家伙,沒那么引人注目,但它才是我們防火的首要武器。”焦啟銘介紹說,這是一套消防報警設備,大廈中的任何一個起火點發出報警信號,監控室的值班人員,馬上就能拿上消防工具趕往現場。這套花了400萬的消防設備為翠微的安全工作立下了不少功勞。
“應急演練”——提高防范水平
近年來,公共場所突發事件的處置越來越受到政府及民眾的關注。翠微作為大型商場,每天的人流量都是上萬人,這樣必然對整個商場的應急系統提出更高要求,應對突發事件時,商場的人流疏散能力夠不夠、消防能力強不強都是保證安全的重要條件。高進喜自信地說:“在我們這兒購物,這一點可以完全放心。翠微大廈一到五層是營業場所,地下一層是停車場,每層都有足夠的人流疏散能力。”
與高部長的談話中,記者了解到,翠微大廈每層的營業面積大約是7000平米,每層有9個安全出口,而且每個安全出口都對應一個消防區域,這樣就能保證所有的人不會都往一個出口擠。這一點,在去年的應急演練中已經通過了考驗,當時3000多人在2分鐘之內全部安全撤離。
說起翠微節假日和店慶的安全工作,高進喜和焦啟銘都一致認為這是他們工作最緊張的時刻。他們告訴記者,翠微每逢店慶人流量能達到幾十萬,店外車水馬龍,店內人山人海。“我們領導說,情愿少賺錢了,也要保證安全!”高進喜面對這樣的局面,已是應付自如。每逢店慶,他會從各單位抽調600多名保安來維持秩序,增加人力投入、保證安全。
而在消防方面,焦啟銘除了有消防報警系統這樣的硬件武器,他還有一支由15個保安人員組成的應急小分隊,這些人住在公司地下一層隨時待命。此外,安全部還在每一層選30-50%的人員作為義務消防人員,特別是男營業員較多的樓層就會多培養一些這樣的人。一旦遇到緊急事件,他們就能第一時間協助救援。高進喜告訴記者,他們在每一層都設有多個消防分區,每個區都有不同的負責人,這些人都具備一定的安全常識。遇到任何突發事件,都能嚴格按應急預案來。比方說3層著火了,那么就應該先疏散3層的人,然后再疏散4層的人,緊接著疏散2層的人,最后疏散1層人流。正是這樣的一些預案和嚴格的措施,為翠微創造了安全的購物環境,贏得了越來越多的信譽和隨之而來的效益。
翠微的成績也再次向我們證明,安全是企業經濟效益的根基,忽視安全生產單純追求利潤無異于空中樓閣。只有建立在可靠的安全生產基礎上的經濟效益才是長遠、牢固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