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學家洛倫茲曾提出一個叫“蝴蝶效應”的重要理論,其大意是說: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會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并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這個理論看似荒謬和極端,但它卻說明了一個道理: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筆者以為,如果以安全為首要和必備條件的生產企業,能夠懂得“蝴蝶效應”,從源頭上注重安全生產,將對各項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從一件件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故中究其原因,我們常常會發現事故最初發生的現象只是非常細小的環節,只是因為未能從源頭上控制。就像那只偶爾扇動了幾下翅膀的蝴蝶,所產生的連鎖變化卻會逐漸破壞到整個安全生產系統的平衡,進而釀成不該發生的悲劇。
防微杜漸和居安思危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必要思想依據,職工應時刻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責任意識,嚴格按照工作流程和作業標準從事作業。對于細小的安全生產隱患,基層管理者切不能認為其對安全生產不構成威脅,馬虎大意讓其從眼皮底下溜走,放任其發展。在出臺一些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時基層管理者需系統化思考,不能狹隘地只站在利益的角度看問題,需兼顧融合各方面情況,從源頭上消除偏差,防止造成“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后果,并將相應制度“軟著陸”于安全生產之中,以保持安全生產系統的相對動態平衡,促進安全生產態勢在穩固中不斷攀升。
上一篇:小議安全生產“亡羊補牢”
下一篇:警惕“安全麻痹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