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應該是一絲不茍的,提起“忍讓”似乎不能讓人理解,但這里的忍讓主要是人與人之間,我想如果真正能夠做到做好這點,有很多不必要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相對于安全工作或許也有一定的幫助。當我們處理一些事情,有時難免產生一些分歧。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釀成沖突和傷害;如果處理得當便能相安無事,握手言和。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雙方要學會必要的忍讓。往往人們認為忍讓是懦弱的表現,因此雙方發生矛盾的時候,互不相讓,非要爭個你高我低。因此常常由爭吵到拳腳相加,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后悔末及。其實忍讓是人的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美德。
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不愉快的、難堪的事情,有理智的人會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己有所克制。此時此刻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氣質與風度。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寸步不讓,冤家路窄,讓人一步,海闊天空。為人處事,只能進不能退,吃不得半點虧,受不了半點氣的想法,不僅是不切實際的,也是十分有害的。有的時候,為了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個人作一些讓步,受一點損失,也是非常必要的。忍讓實質上是一個人的思想修養,道德品質的表現。中國有句古話:叫“和為貴”。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尊重、互相諒解、互相幫助,而決不能強人所難,以鄰為壑。
“何事紛爭一角墻,讓他幾尺也無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古人尚能做到這一點,對于享有現代文明的我們,是否能從中悟出點什么?
上一篇:莫讓制度也成了“稻草人”
下一篇:安全生產不妨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