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有家單位在年底前對班組中的20余名安全監督員進行了調整,對其中積極履行職責、善于發現和敢于對生產過程中不安全現象進行批評和糾正的監督員繼續聘用并給予獎勵,對12名履責不力的“好好先生”予以解聘。竊以為,對安全生產就應當這樣較真!
所謂安全監督員,主要在生產一線的優秀職工中產生。他們長期在一線崗位工作,對生產過程中的每個流程、每個環節的注意事項、安全要領都了如指掌,聘請他們做安全監督員,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問題,找出毛病,確保生產安全有序進行。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單位聘請安全監督員則是搞形式、走過場,把安全監督員請來開個會,發個證書,至于對安全監督員有什么要求,應該怎樣做卻一筆帶過。由于對安全監督員沒有明確要求,他們中的一些人便以“自保戶”自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實踐證明,這樣的“監督”比沒有監督更有危害。所以,這樣的監督員不要也罷。
安全管理貴在敢于負責。因此,在聘請安全監督員時,我們應當認真加強監督員的業務培訓,對他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認真對待,為他們營造愿說真話、敢于挑刺的氛圍,使他們想監督、會監督、敢監督,真正發揮安全監督員的作用。
上一篇:安全生產不能“注水”
下一篇:不要讓安全意識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