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中的廚師,對牛的骨骼了如指掌,解剖起來游刃有余,這便是熟能生巧。
然而,“熟”也常常會使人落入習慣套路而生出惰性來。人的思維對新鮮的事物反應敏感,對習以為常的事情則反應遲鈍,易形成慣性思路。一些人剛到一個崗位還是生手時,工作起來很是用心,往往可以針對本崗位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某些人一旦在一個崗位上干得時間長了,惰性也隨之滋生,往往喜歡駕輕就熟,這個“熟”就產生了消極作用。
熟悉的東西不一定真正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的東西才能真正熟悉。一些人看上去工作套路很熟,但其實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種“熟”,不可能深刻領會安全管理工作的實質,也沒有把握安全管理工作的內在規律,每天只是在簡單盲目地重復工作套路。自我感覺良好地停留在這樣的熟上,安全管理工作就很難有突破、有進步。
因此,我們要把“熟”建立在勤于思考、勤于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跳出駕輕就熟的惰性思維定式,謹防安全管理落入“熟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