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曰:“子昆弟(兄弟)三人其孰(誰)最善為醫(醫術高明)?”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可得聞歟?(給我講講是怎么回事)”扁鵲曰:“長兄于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大哥治病是在病發之前),故名不出于家(因為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鏟除病,所以他的名氣傳不出去,只有我們家里深諳醫術的人知道)。中兄治病,其在毫毛(病情剛剛發作的時候,病情表現為小癥狀,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小病),故名不出于閭(鄉里)。若扁鵲者,镵血脈(穿脈放血),投毒藥(下猛藥),副肌膚(在肌膚進行手術等),閑而名出聞于諸侯(看見這些表象以為我的醫術最高明,故而我的名氣響遍全國)。”
這則為后人津津樂道的扁鵲三兄弟的故事,本意是借扁鵲區別醫術高低來說明治國方略之高下,但其中蘊涵的哲理同樣適用于企業安全工作。
在企業安全管理范疇中,企業中存在的隱患總是多方面的、具體的。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能看得清楚、記住的大多是救火英雄,而鮮有防火英雄,原因是“救火者”大張旗鼓、轟轟烈烈,而“防火者”是默默無聞、悄無聲息的。防火者的目的是從源頭、從根本避免損失,練的是內功,而救火者只能從“火場”去挽回損失,練的是外功。
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控制好于事中控制。
北宋歐陽修有言: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節不拘,蟻穴不堵,往往是釀成大禍的前因。許多企業安全管理的失敗恰恰在于忽略了事前對全局的把握和事中的積極落實。企業安全管理應著力于用一系列科學方法進行計劃、控制、調整等,未雨綢繆,從而實現“最佳控制”。
“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之所以是奇跡,就在于出現這種狀況的概率很低,一旦“病入骨髓”、“肓在骨髓”才想去找圣醫妙藥,縱然是扁鵲再世,恐也回天乏力。扁鵲的故事是舊的,卻給我們新的啟示。
上一篇:安全隨感
下一篇:別讓“安全評優”變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