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單位都在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當然是主要內容之一,面對安全問題該咋辦?態度不一樣,結果當然也不一樣。多年來,我們大多單位在安全生產管理中都習慣于大力宣揚好的、光鮮的一面,一旦出現問題,對自身的“毛病”、“瘡疤”極力藏著掖著,結果是“好了瘡疤忘了痛”,使付出慘痛代價的教訓得不到及時吸取。這種“遮羞”心理、“捂瘡疤”現象體現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錯誤思想和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如何對待事故,不同的態度和思想就會有不同的結果。若懷有“事故矛盾家家有,藏而不露是高手”的自欺欺人心理,“遮羞”、“捂瘡疤”唯恐不及,那不出事只是偶然的。安全生產中有很多特點和規律就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各類教訓中,只有敢于“揭瘡疤”,敢于直視問題,時刻不忘“瘡疤”之痛,才能把問題剖析清楚,把教訓分析透了,我們就能越過這道坎,沖破這道關,在認識和把握事故特點與規律上實現新飛躍。才能從中總結經驗,用以指導現在的行動,不再犯同樣的、類似的錯誤,少出或不出事故才會成為必然。
因此,在安全生產管理中我們要有敢于“揭瘡疤”的勇氣。用“放大鏡”去透視每一個安全事件、違章環節,用“切膚之痛”去牢記每一個慘痛教訓、血淋淋的事實,如在安全生產例會上,可讓事故當事人上臺現身說法,告誡他人以此為鑒,吸取教訓。也可通過譬如征文、座談、討論等形式,針對單位的安全事故、安全隱患深刻剖析,珍視教訓這筆財富,使之成為安全工作發展進步的新增長點和推動器。
上一篇:原則和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