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安全生產月活動之一,近日,各施工單位舉行了大規模安全知識考試,掀起一股“考試熱”。但考場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部分常年奮戰在施工一線的將士們,在一紙安全生產基本知識考試面前,遇到了“紙上談兵”之難。筆者認為這反映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安全布控“密而不漏”之難,施工中總有“南郭先生”。安全生產知識考試中一般有三類考生:本單位管理人員、勞務人員和外協施工隊伍勞務人員。通過崗前培訓、入場培訓、安全考試等重重關卡,再加上現場施工的實踐經驗,他們對于安全知識應該是信手拈來。但是在考場上,雖然大部分人員“下筆如有神”,但還是有部分人員只顧“臨時抱佛腳”。考試不合格者可以補考,但一旦安全出現問題,卻難于補救。綜觀以往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識薄弱、安全知識缺乏造成的。因此,各單位在安全生產教育中、日常安全檢查中都應明察秋毫,撒開密而不漏的安全之網,堅決杜絕施工中出現“南郭先生”。
二是安全教育因材施教之難。各單位對員工都進行過多次安全培訓和考試,但安全知識似乎總是難于滲透。這種現象在外協施工隊伍的勞務人員身上尤為明顯。這說明安全教育雖然在范圍上做到了廣泛普及,但在方法上過于籠統。各個層次人員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工作范圍不同,一概采用口頭講、書面考顯然是不夠的。中鐵六局天津鐵建公司就針對外協施工隊伍勞務人員的安全教育,根據鐵道部、北京鐵路局一系列既有線安全施工文件,編制出了生動活潑的彩色漫畫、配以朗朗上口的安全順口溜。目前這套安全漫畫正在各施工現場巡回展出,在勞務人員中掀起了一股講安全的熱潮。
三是員工學習深入理解之難。要確保安全,首先應該保證安全管理的全員性,即人人管安全,而人人管安全的前提是人人懂安全。實際情況是許多員工對于上級下發的文件、安全措施等不求甚解,只是機械性地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思想麻痹,喪失防治問題的能力,一旦發生事故,便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問安全學習要效果,還得在“理解”上下功夫。
上一篇:學習挑夫的“安全經”
下一篇:家丑外揚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