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總結管理經驗,也有“三不欺”之說,即:“仁者,人不忍欺;智者,人不能欺;勇者,人不敢欺。”這里的“三不欺”從官本位出發,其目的是指導為官者如何做到不被下屬欺騙。無獨有偶,我們在安全生產中也有“三不欺”,其具體含義是:“不自我欺騙、不欺騙別人、不被人欺騙”。
在安全生產活動中,要做到“三不欺”。孔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格言無疑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他教導我們不僅要認識別人,更要認識自己,并進而戰勝自己。
不欺人易,不自欺難。在“三不欺”中,“不自欺”也許是最難做到的。人都有急功近利、圖懶省事甚至自我麻醉的弱點。而在生產活動中,一旦失去強有力的監督,一些人就會心存僥幸,明知存在安全隱患或安全措施不到位,偏偏要知難而進“賭”上一把。他們一方面認為自己違章反正沒人看見,不會受到處罰;另一方面,則是心存僥幸,認為違章未必會發生事故,因而,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掩耳盜鈴”自欺的泥潭,成為事故的犧牲品。
筆者以為,要避免這種自欺行為,“自知”是必不可少的功課。誠如孔子所言,只有強者才能認識并戰勝自己。“強”,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體現,不僅表現為外在的孔武有力,更要有戰勝自己的內在智慧和意志。認識自己,就是要正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專業知識和安全意識,了解自己的道德品質、意志品質達到何種程度,才能恪守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各種誘惑中戰勝自己。
上一篇:檢修作業莫要“霧里看花”
下一篇:安全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