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男,1952年出生于唐山,祖籍山東。20世紀70年代初進入開灤煤礦工作,在井下干過三年采煤工作。后調到礦上先后任礦宣傳部部長、礦黨委副書記。1990年到中國統配煤礦總公司政治處從事宣傳工作。2001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成立后,出任首任新聞發言人。
黃毅最近比較忙,多次接受媒體采訪,或出席新聞發布會。記者見到他并說明來意,他很快便進入了狀態。他說話從容而條理,情緒時而沉穩,時而激越。
談到去年新一屆政府成立后的全國安全生產形勢,黃毅告訴記者,2003年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上講比較平穩,趨向好轉。去年全國各類事故死亡人數、事故起數分別比上年減少2.4%和10%,這是近幾年沒有的情況,但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
進入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生產采取了更加強有力的措施。年初國務院做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1月17日到18日,國務院又召開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黃毅說,這是建國以來沒有過的,這次會議也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各省分管安全的副省長都出席了會議。
黃毅談道,國務院的《決定》提出關于安全生產的三項經濟政策,一項是強制性提取安全投入資金,先從煤礦系統開始。第二項是提高事故的賠償標準,加大事故成本,讓企業死不起人。出了事故,除保險公司賠償外,傷亡職工家屬仍然有權要求企業給予其他相關賠償。第三項是高危行業交納安全生產抵押金,防止業主出了事故后逃逸,改變過去“業主發財,政府發喪”的被動局面。出了事故,這筆資金可用于搶險救災和善后處理。
談到《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黃毅指出,凡是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不允許進入市場,從源頭上把住安全關。《條例》把安全生產條件作為企業進入市場的必備條件,納入經營許可的范疇,這樣就把安全生產的關口移到源頭上來了。
從今年開始,全國實行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管理,事故死亡人數要比去年下降2.5%。記者問到這會不會引發更多的瞞報,黃毅回答,不排除這類事情發生的可能性。但隨著監督體制的健全,誰瞞報一經發現后將受到更加嚴肅的處理,瞞報者不會不考慮后果。指標管理強化了基層政府的責任,可以把安全生產責任真正落到實處。
記者問道,今年1、2月份發生了多起大事故,人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黃毅回答說,最近連續發生了幾起重特大事故,引起輿論的高度關注。但這些事故有一個特點,它們大多數是公共安全事故。今年到2月15日,全國共發生27起特大事故,其中26起屬公共安全事故。這表明在公共安全領域正呈現出事故上升的勢頭。這就提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在加強生產領域的安全監管同時,也要加強對公共生活領域的安全監管,這里面涉及問題很多,也比較復雜。公共安全的監管責任主體是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的投入當然應該政府出,納入行政預算。
談到今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黃毅說道,今年的工作有三個著力點。一是通過落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強化地方政府的責任,把指標層層分解,一直落實到生產經營單位,進行跟蹤檢查考核,形成制約機制,把安全工作納入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二是通過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建立安全生產許可制度,把安全生產監管前移到源頭。三是在所有企業中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強化企業責任主體的功能,強化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建立企業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
采訪快結束時記者同黃毅說起新聞發言人制度,黃毅的臉上露出些許自豪的神情。他告訴記者,國家局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國務院各部委中是比較規范的。從去年開始國家局就形成了定期發布新聞的制度,每一個季度就安全生產形勢和有關重大問題,向中外記者發布信息。同時國家局還盡可能為新聞媒體采訪報道重特大安全事故提供方便,以便媒體及時、準確地發布消息,有效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