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今年4月號刊出《大檢查,到底怎么查?——訪國家安全專家張國順》后,許多讀者來電來函稱,報道及時,客觀真實,很有探索性。為了讓讀者獲得更多的有關安全檢查課題的信息,也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這位熟悉的陌生人,記者再次訪問了張國順。 《導則》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采訪在張國順的辦公室進行。張國順說:“大檢查的問題是應該好好總結總結了。為什么各級政府檢查不斷,而有的地方事故還接連發生,這里涉及的問題比較多。”他的這一想法與10多位各行業的安全生產專家不謀而合。于是,這些有多年安全管理經驗的專家們便主動請纓,向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提出了課題申請,得到了國家局的大力支持。經過一年的努力,終于形成了現在已經通過評審的《安全生產檢查導則》。
張國順說,《安全生產檢查導則》的主要內容是安全檢查程序和一些典型行業的安全檢查表,各級政府和各個行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作參照。《安全生產檢查導則》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他說即將成書的導則很快就會和大家見面。
心細,是安全工作者的必備素質
張國順給記者拿出了厚厚幾大本影集。影集記錄著張國順已經走過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耳順之年。張國順是個細心的人,他把每張照片都加了注解,何時何地照的,與誰合影,都記錄得很清楚。這些影集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在暗示記者,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安全工作者,心細,是必備的非智力素質之一。
看著照片,張國順的感慨與記者迥然不同。他說:“現在是安全生產工作的輝煌時期,真想再好好工作幾年,可惜啊!退休啦!”
回想從事安全工作的20多年,好多故事涌上心頭。
張國順說,他搞安全應從1967年算起。畢業于華北工學院特種化工系的張國順,1967年分配到四川255廠。在255廠工作期間,他寫了一本可以說是改變他的命運的書,這本書叫《硝銨炸藥》,因為講述的是炸藥,所以安全是突出的內容;這本書使他被選調到國防工業出版社當編輯。從此,勤奮好學、進取心又強的他,如魚得水。
事預則立。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從未中斷學習的張國順,一舉考上了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專業是火炸藥的安定性。1980年畢業后分配到兵器工業部(現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由于所學專業的名稱中有一個“安”字,便被人事部門安排到安全環保衛生局,出乎意料地成了一名安全工作者。1988年被任命為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質量安全局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局長,在此崗位上一直干到2003年底退休。
為百姓安全牽腸掛肚
張國順說,回想這些年自己所干的事兒,確有一些值得一提。例如BZA-1法就是其中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兵工企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設備陳舊、工藝落后、危房較多、安全距離不夠等等問題日益突出,事故隱患嚴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時任兵器工業部部長的鄒家華,要求組織專家,專門研究針對火炸藥危險源的定量評估方法。于是BZA-1法(《火炸藥及其制品燃燒爆炸危險源定量評估方法》)在以張國順為主的課題組的努力下產生了。
BZA-1法于1996年獲勞動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法為兵工企業的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國防科工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的認可,促成火炸藥、彈藥企業的安全技術改造成為國家投資專項,并被列入國家“九五”和“十五”計劃。截至目前,國家用于火炸藥、彈藥企業的安全技術改造的資金已達20多億。使兵工企業本質安全條件得到很大提高。
BZA-1法的創立,從某種意義上說,奠定了張國順在安全領域的地位,也使他成了能引起國務院有關部門注意的安全專家。例如國務院頒發兵工企業與民用設施的安全距離規定,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以前,我國兵工企業廠房設計主要是參考蘇聯的規范進行,沒有自己的標準。中蘇關系鬧僵后,兵工企業廠房設計規范一度無法更新,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1980年,剛到兵器工業部安全局工作的張國順,恰好趕上部領導決定由第五設計研究院編研兵器工業的火炸藥工廠設計安全規范。有火炸藥安定性研究背景的張國順自然參與其中,同有關專家一道合力攻關,一部適合國情的《火藥、炸藥、彈藥、引信及火工品工廠設計安全規范》,于1990年以“兵總質字”2號文正式頒布。為兵工企業的廠房設計,改擴建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僅此還不夠,因為工廠不僅存在內部廠房間的安全距離問題,還存在與周圍民用建筑和設施之間的外部安全距離問題。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很多居民盲目地靠近兵工企業的廠房修建住宅,企業又無權干涉,致使外部安全距離難以符合規范,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這個問題使張國順牽腸掛肚,他走訪了很多兵工廠,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把材料匯總向國務院作了報告。可喜的是,國務院據此于1992年頒發了《關于兵工彈藥企業外部安全距離的規定》,使該問題的解決有了法律依據。
談到這里,張國順語氣加重:“國務院在下發這個文件時,還附上了表格,表中列出了在不同種類和規模的彈藥企業周圍,多遠距離之外才允許有民房、鐵路、公路和高壓線等設施,十分清楚。附有表格的國務院文件在以前是極少見的,可見國務院對這個問題的重視。”
把自己的事業延續下去
往事如煙,過而不復。張國順于去年年底退休了,離開了他鐘愛的兵工安全生產管理崗位。但張國順說,崗位雖然沒了,可事業還在,他要把自己的事業延續下去。他說他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到現在37年,有近30年在搞安全,這期間積累了一些的經驗,也算是一筆資源,不想把它白白浪費了。強烈的事業心驅使他靜下心來總結多年的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本88萬字的專著《燃燒爆炸危險與安全技術》和一本110萬字的相關法規標準匯編問世,這兩本書對兵工企業及民爆器材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書寫完了,張國順又覺得閑得慌。是跟有些老同志一樣,回去養寵物、放風箏,還是去干點啥?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接著做安全方面的事情踏實,這樣既可積德行善,又可有效延續事業;加之自己畢竟還是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綜合組的組長,不能因退休而把責任也推卸了。于是,他與在京的一些從安全科研和管理崗位上退下來的領導和專家商量,希望聯合起來干點事,為企業提供安全技術咨詢、危險源辯識和安全評價等方面的服務。這一想法得到積極響應,目前他們注冊的安全技術服務中心即將全面運作。為此,張國順忙得不可開交,這次接受本刊記者的采訪,時間就是擠出來的,而且把他事先排好的出差計劃都打亂了。張國順憧憬著未來,他說:“等忙過這一陣子,我的這些老哥兒們,又可以為安全生產做點事情了。” 記者說:“你現在所忙的,不也是為安全生產嗎。”張國順長笑了。
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應在社會層面上
談到當前政府的安全生產工作,張國順認為,是建國以來最輝煌的時期。他說:“從經濟發展角度講,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應在社會這個層面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政府大社會’。即企業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自覺依法搞好安全生產。”
談到企業該怎樣搞好安全生產,張國順認為,企業不僅要依法經營,更重要的是要合法存在。什么叫合法存在,就是要符合法律法規和國標行標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國家已經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企業法人必須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知道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有哪些要求,并根據要求去做。企業的經營者要有知法守法的意識,這是組織生產的前提。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如果連與自己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都不知道,那怎么能搞好安全生產。目前,我國關于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這么多,可為什么還總出事故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貫徹不到基層。現在有主管部門的國企還能把國家的有關規定貫徹下去;可那些無主管部門的企業,貫徹得就不好,甚至成為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盲區”。對此,張國順認為,各級地方政府安全生產主管部門責無旁貸,應很好地宣傳貫徹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讓企業知法守法。例如《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已經施行,各級地方政府就應該嚴格地按《條例》規定,檢查企業是否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組織上有關專家對企業進行公正、客觀、科學的評估,不符合條件的,不發許可證;否則就是政府違規。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依法經營。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就是一個上午,而張國順與記者談興正濃,由于事先有時間上的約定,我們只好結束采訪。臨別時,張國順選了幾張照片送給記者,其中有一張是在南非好望角拍攝的:張國順站在礁石上,身后,是好望角蔚藍的海域,一望無垠!
下一篇:讓規范引導安全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