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袁慶國,國家安全秤專家組成員,安標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中心、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工學碩士、研究員,致力于研究與推廣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制度。
今年初,袁慶國成為第四屆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綜合組成員,這是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首次吸納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方面的專家為成員,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礦用設備本質安全越來越重視。
目前,記者采訪了袁慶國,以期了解我國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制度的發展情況及發展方向。
“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制度,在國外已經很成熟了。而在我國,對它了解的人卻少之又少,安全標志工作舉步維艱。”采訪一開始,袁慶國向記者說起了我國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制度剛起步時的情景,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袁慶國之感——
過去只有“賣票”的,沒有“檢票”的,所以漸漸沒有人“買票”了
1997年,采礦專業出身的袁慶國,從熟悉的工作崗位調到了陌生的安全標志管理工作崗位。那時,我國實行安全標志管理制度已有幾年了。
袁慶國非常熟悉煤礦,他說,分析煤礦發生事故的原因,可以歸為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礦用產品(設備、材料、儀器儀表)因素3種。由此可見,煤礦礦用產品是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必備的安全性能、使用性能對煤礦安全生產至關重要。
由于煤礦作業條件和作業環境的特殊性,國際上先進的采煤國家均對涉及煤礦安全的設備、材料、儀器儀表等煤礦礦用產品實行強制的安全標志管理,不取得由煤礦安全監察部門核發的安全標志,不得進入煤礦井下生產過程。
在我國煤礦發生的各種事故中,50%以上是由電氣設備引起的。曾經,由于使用不符合安全規定的產品,煤礦的“三條火龍”(電纜、風筒、皮帶)經常發生事故,造成重大損失。1990年,黑龍江省雞西市某煤礦井下運輸皮帶著火,燒死80多名礦工。
為徹底改變我國煤礦礦用產品的安全管理狀況,在借鑒國際上先進采煤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實際,我國自1990年起對煤礦礦用設備、材料、儀器儀表實施安全標志管理制度。
但是,最初的幾年,安全標志管理制度執行得并不盡如人意。“過去只有‘賣票’的,沒有‘檢票’的,所以漸漸沒有人‘買票’了。由于對企業生產的礦用產品是否取得安全標志和煤礦是否使用有安全標志的產品沒有有效的監督,所以大部分煤礦井下都不使用有安全標志的產品,80%至90%的產品都不認證。”袁慶國說。
本著對礦用產品安全的強烈責任感,袁慶國進入這個領域后,與同事一道不斷向企業傳播安全標志的理念。“十年前,剛從事這項工作的時候,我們去跟企業談安全標志認證的重要性,別人都認為我們太幼稚了,而且有‘拉大旗,做虎皮’的嫌疑。只有少數大企業,覺得產品取得安全標志有廣告效用,才愿意接受產品安全標志認證。”回想起當年推廣安全標志管理制度的情景,袁慶國感慨萬分。
袁慶國之慰——
安全標志管理制度的完善與發展,為國家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與服務
安全標志管理屬于源頭管理,是安全生產過程控制的前置手段。自1990年煤礦礦用產品執行安全標志管理制度以來,尤其是國家安監總局、國家煤監局成立以來,我國安全標志管理制度在不斷進步與完善,建立了包括初審、技術審查、生產單位現場評審、產品抽樣檢驗、證件標識管理和安標發放后的監督管理等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2006年,安標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中心正式成立,標志著安全標志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進程邁入新階段。
通過加大安全標志管理的執行力度,安全標志申辦單位和申辦產品數量逐年增加,游離于國家安全監管的生產單位和產品越來越少,規范了礦用產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與管理,促進了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保證了國家安全生產法規和標準的貫徹實施,從源頭上保障了煤礦安全生產。目前,安全標志管理制度已經由煤礦延伸到金屬與非金屬礦山,由礦用產品拓展到勞動防護用品。
袁慶國告訴記者:“過去煤礦的‘三條火龍’事故,現在基本上杜絕了,因礦用產品自身引發的其他事故也大大減少。安全標志管理制度的完善與發展,為國家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與服務,安全標志管理制度在煤礦礦用產品生產企業和煤礦用戶中有很高的地位。此外,我國礦用產品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提高了。”
正是因為安全標志管理制度這么重要,所以作為安標專家的袁慶國被選人了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 “在事故調查中,我可以從產品安全的角度出發分析事故,提高礦用產品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國家安全生產提供支持和服務。”袁慶國說。
袁慶國之憂——
每次聽到煤礦出事故,我都擔心是不是與已取得安全標志的設備有關
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事關礦井下數百萬名礦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無奈,社會上許多“亂七八糟”的事情,卻總會找上門來。“總有一些人用不良的習慣性思維考慮安標認證工作,覺得我們管安標,我們就有權力,總有人想把安標管理工作的‘窄門’撬‘寬’一些。”袁慶國如是說。
一些企業老板認為產品要取得安全標志,是有關部門故意為難企業,于是打電話辱罵袁慶國,或是沖進袁慶國辦公室動粗,或是一進辦公室什么話也不說就開始背《煤礦安全規程》……形形色色的對安標制度不理解、有意見的人,袁慶國碰到了很多。
袁慶國坦言: “面對煤礦數百萬名礦工,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要發對、發好,我們承擔著多大的責任啊。安標工作是礦山安全的堡壘,一旦出差錯,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一直認為,安標工作責任重于泰山,安標工作者的權力就是責任。”對于社會上的種種不良風氣,袁慶國要求安標中心每位工作人員守土有責: “我們的工作與礦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息息相關,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失誤而影響礦山安全生產。”
雖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袁慶國還是有憂慮: “每次聽到煤礦出事故,我都擔心是不是與已取得安全標志的設備有關。”擔心過后,他總在考慮怎樣才能把安全標志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怎樣才能進一一步強化安標工作人員的責任感。
袁慶國之思——
在用的產品怎樣確保使用安全,安全的產品被人為破壞得不安全怎么辦
安全標志管理工作怎樣才能做得更好?袁慶國認為,首先,安全標志管理制度要設計得更合理、更科學,減少人為空間,減少自由裁量權。其次,要完善運行機制和制約機制,達到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過失而使不合格產品混入井下的目的。再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責任體系。
袁慶國在思索很多問題,比如,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制度在我國實施的時間還不長,還有個別煤礦采購無安全標志的產品,怎樣杜絕這種情況發生?比如,安全標志管理的是新產品,而對煤礦井下在用的產品怎樣建立科學的維修、養護、報廢的標準和制度?在用的產品怎樣確保使用安全?比如,僅僅是為了瓦斯超標時不會自行斷電而影響煤礦生產等原因,安全的礦用產品在井下遭到人為破壞,變得不安全怎么辦?再比如,有些取得安全標志的生產單位,擅自降低產品,生產標準、降低生產條件或修改產品設計,不按安全標志管理規定組織礦用產品的生產,今后怎樣加強對取得安全標志生產單位的監督管理……
袁慶國和他的同事們還有很多想法。在努力做好安全標志審核發放和監督管理工作的同時,他們正在著力開展礦用產品標準化研究、礦用產品安全管理研究和礦用產品事故分析研究,以更好地為政府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服務,為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服務。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