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向指導、引導、影響甚至決定著人們的想法與行動,表現為一種帶有價值判斷的方向,人們會根據這種價值判斷的要求對自己的想法與行為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使之與這種價值判斷相一致、相吻合。有什么樣的導向,就有什么樣的行動,正確的行動來自正確的導向。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實踐歷程表明,堅持正確的導向,對于安全生產工作的強化、對于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與身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一些地方、部門、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得不到真正和應有的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措施與責任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以致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其深層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導向理解出現偏差。因此,準確理解并堅持正確的導向應是當前乃至今后工作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安全生產工作的正確導向,首先是來自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與本質要求,安全生產工作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統籌協調的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安全生產工作的正確導向,來自于落實安全發展指導原則的客觀要求,它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將安全作為發展的前提、發展的保障,任何不安全的發展都是不健康的發展、不穩定的發展、不持續的發展。安全生產工作的正確導向,來自于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工作方針的內在要求,只有將安全生產工作擺在應有的位置才有可能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安全生產工作的正確導向。并不是空洞虛無、無法落實的,而是有其具體、實實在在的內容,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推進及強化有著實實在在的影響。從目前的情況看,安全生產的正確導向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1、安全生產是一種保障。安全,與每個人的基本利益、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是一個人正常生存、正常發展的基本條件,當一個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都無法得到起碼的保障時,他是無法考慮其他的事情的,當人的生命已不復存在時,人的一切權利、一切享受都與之無關。人的正常發展便會因為失去基本的依托、基本的載體而成為一句空話。安全,與每個單位、企業的自身利益息息相關,是一個單位正常運行和發展壯大的基本保障,我國一些地方企業在生產安全事故方面的慘痛教訓充分表明,事故不僅吞噬人的生命、損害人的健康,而且影響甚至消滅企業。安全,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安定、穩定、和諧息息相關,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確保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大局的基本前提,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傷亡,給大量的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通常也易于引發一系列相關的社會問題,從而影響社會的安定、穩定,事故多發的地方,各級領導和相關的部門必須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事故的處置、善后和穩定工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也會受到影響。
2、安全生產是一種責任。安全,是每個人自身應負的責任,對于個人來說。首先要能做到自己對自己的安全負責,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也不被別人傷害,這是一人與生俱來的責任,一個人不可能也不應當將自己的安全完全交由其他人來負責,將自己的安全完全系于別人的行為之中。安全,是每個企業、單位應負的責任,企業、單位是安全生產第一位的責任主體,確保安全是企業、單位天然的、責無旁貸的責任,它必須依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落實好安全生產的各項保障制度、保障措施.對企業、單位的全體員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負責、對企業、單位的安全發展負責,各級政府及有關的部門不可能也不應當代替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日常管理工作、對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負全部的責任。安全,是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也是政府職能轉變后必須加強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政府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者、監管者,必須通過加強立法、健全制度、完善體制、理順機制、強化監督,確保安全生產法規法規、方針政策和各項部署的落實,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負責,實現安全發展。
3、安全生產是一種環境。安全,首先表現為經濟正常發展的良好環境,對于一個生產經營單位來說,安全理念、安全意識、安全制度、安全責任、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安全技能、安全習慣、安全行為等構成了保障和促進其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開展的良好環境,一個隱患四伏、事故多發、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生產經營單位的活動是“短命”的。對于一個地方來說,安全應是招商引資、推動發展的配套環境,而且是這一配套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國極個別地方的情況看,不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生產安全事故多發的地方,通常也是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經濟發展與市場秩序不規范、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投資者特別是外來投資者利益難以真正得到保障的地方,那種認為抓安全工作會影響經濟發展環境、影響投資者投資意愿的觀點,并對安全生產監管及執法工作加以限制的做法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相反可能是在營造一種不良、不健康的環境,對于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對于經濟發展潛力的增強實際上有可能“得不償失”。此外。隱患大量存在、事故多發的狀況,也可能會使一些投資者尤其是國外的投資者認為某一個地方的政府不重視、不尊重人的生命權與健康權,從而對于一個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決心、信心產生懷疑,對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產生懷疑。最終減少甚至拒絕到這一地方進行投資。我國一些地方的企業因為沒有建立企業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體系并經有關方面認證、其產品或服務無法進入國際市場的例子并不少見。因此,應當將抓好安全生產工作作為系統、全面營造長期、穩定、持續發展環境的重要方面加以重視并切實抓好。
4、安全生產是一種效益。安全生產雖然并不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或直接貢獻經濟上的產出,但為經濟效益的取得及提高提供保障,事故各種損失的減少.就是經濟效益的相對增加。從生產經營單位的角度看,生產安全事故對它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直接影響,也就是事故的財產損失、賠償、工作日損失、生產經營過程中斷、從業人員的培訓、受傷人員的醫療康復費用、事故應急救援、事故調查處理支出的費用以及可能受到的經濟處罰等方面,都直接使生產經營單位的經濟效益減少。因此。生產安全事故消滅生產經營單位經濟效益的說法并不是危言聳聽;二是間接影響,也就是事故對于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的發展能力、發展潛力、發展后勁、發展形象造成不良影響。與生產安全事故有關的各種損失減少了一個生產經營單位可用于發展的資源與要素總量,消耗了生產經營單位的經濟實力,對于生產經營單位的影響可能是長期、潛在和全面的。對于社會來說。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是對人力資源的損害,由事故引起的各種費用支出是對社會總財富的直接扣除和消耗,用于處置事故所耗費的時間是對社會總勞動時間的扣除與消耗,因生產安全事故產生的各種費用越大、用于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投入就相對地越少,耗費在處置生產安全事故的時間越多,用于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時間就相對越少。因此,無論是一個生產經營單位還是一個地區或是國家,生產安全事故的下降、損失的減少、處置時間的節約實際上就是增加財富、增加效益。
5、安全生產是一種政績(或業績)。政績或業績是對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推動工作情況及成效的總體和集中評價。安全生產作為一種政績或業績。原來更多地表現為一種不易被人直接認識的間接政績(或業績)、基礎政績或隱性政績,它的作用方式不是直接的“加分”,而是較多地表現為“減分”或“扣分”。不論是對于領導干部個人、還是對于一個領導班子集體、甚至是對于一個單位或一級政府的政績或業績評價來說,安全生產狀況所能產生的影響就是對正面、顯性、總體政績起“扣除”、“減分”甚至否決作用,這在近年來我國的安全生產工作實踐中已得到充分的體現。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高度重視和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安全生產作為一種政績的觀念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安全生產狀況已開始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與領導干部的綜合考評內容,直接作為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政績或業績評價的組成部分。2006年7月中央組織部印發實施《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就包括了安全生產方面的內容,一些地方通常將億元GDP生產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十萬從業人員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這安全生產四大控制指標將成為國家考核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此外,國務院國資委也已會同國家安監總局開始試行將安全生產情況納入國有企業業績考核范圍。可見,安全生產不僅具有“減分”或“扣分”的作用,也開始具有“加分”的功能,抓好安全生產已實實在在成為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必須加以重視的一種政績或業績。
安全文化網 www.zltai.com上一篇:安全管理中的“心連心”